顏的大軍能夠儘快地滅了徐榮的大軍,一切就會顯得很簡單。
“你不是說那馬斌斷然不會出兵嗎?”
在朝堂之上險些氣得吐血,回到相府之後,凡是董卓能夠碰到的東西,他都是一番亂砸。
李儒跪在地上看著各種珍玩異寶在地上開花,一時連口粗氣也不敢喘。
他自然是完全不能推脫責任,他確實想過馬斌可能會突然出兵,但是當徐榮高歌猛進,當馬斌當著天下各路諸侯的面宣揚自己去攻打劉璋的時候。他卻是犯糊塗了。
他太相信徐榮了!
從前徐榮失勢,他向來對他不怎麼待見。但是此番猛然見到他雖然勇武不及呂布,但智謀卻遠遠在呂布之上以後,他突然感覺自己應該做些什麼了。
應該做些什麼呢?
其他對於他這等人來說很簡單,無非就是耍耍嘴皮子在董卓的面前說說好話。
而徐榮也確實精明,但凡有重大的軍中決策,他往往在告訴董卓的同時也會讓人以私信的形式告訴李儒。
通常情況下,很多關於大軍西征的訊息。李儒比董卓知道的更早。而這也給了他更多反應的時間。
一些謀略徐榮有意或者無意之中會在信中提到。而那董卓每次都會先詢問李儒有什麼樣的看法,然後再說徐榮準備怎麼做。這一來一往,徐榮倒是幫助李儒在董卓重新挽回了那漸漸丟失的寵信。
他的權勢也隨著徐榮的西征而急速膨脹。
從這個層面上講,李儒是非常感謝徐榮的。
但是他最害怕發生的還是發生了!馬斌還是非常無恥地來了一招聲東擊西。而且這一招卻是讓人根本沒有多少反應的餘地。
“平日裡口若懸河,這會兒你怎麼不說話了?”
一口氣摔了一大堆的東西之後,董卓的情緒稍微平復了些。
他知道如果他還想繼續睥睨天下的話,他還需要仰仗眼前這個跪著的人。
李儒戰戰兢兢地抬起頭。先說了一下自己的罪過,當然董卓現在根本沒有任何心情聽他說這些,當他嘮嘮叨叨說了幾句之後,董卓便把長袍一擺道:“夠了!說說接下來怎麼辦!難不成還讓本相繼續遷都不成?前番已經讓天下人恥笑一番了,難道現在還要讓天下人恥笑嗎?”
李儒連忙道:“現在遠水解不了近火。為以防萬一,只有先調一些護衛長安的人馬前去協助呂將軍等人!”
“本相不是已經派去兩萬人馬了嗎?難道這些還不夠?”
李儒道:“據探子回報,馬斌現在麾下有一萬八千人馬,而且他最精銳的人馬亦是包含其中!這個字數只是暫時的,萬一徐將軍在榆中有什麼不測的話,恐怕壓過來的人馬會更多!”
董卓一聽,不自覺地向後退了幾步:“難道兩萬人馬不能快速滅了馬斌的那些人馬?”
這話相當於明知故問了。
董卓和李儒心裡都清楚,馬斌休養生息將近一年,麾下人馬的戰力早非昔日可比!而呂布在和馬斌的對戰之中幾乎沒有勝利過,從這一層面上講,李儒此舉也是確保萬無一失!
略思之後,董卓道:“現在長安周圍還能調過去多少人馬?”
李儒道:“這一年來,我們又招募了大量人馬,暫時可以先調兩萬人馬前去相助!另外讓天下諸侯相助!”
“天下諸侯相助?笑話!真是天大的笑話!那袁紹、曹操等輩都坐等這這一天呢!他們不趁機偷襲長安就不錯了!本相還指望他們?”
李儒道:“現在還有一些諸侯是聽董相號令的,比如上黨太守張楊,他麾下就有一萬人馬。而且都是善戰之輩!他一向和呂將軍友善,而且和馬斌有不共戴天之仇,這個時候讓他出兵,他定然會欣然領命!”
聽李儒如此說,董卓道:“這件事就交給你了!不過千萬要提防著袁紹、曹操等人的人馬!”
李儒道:“這個請董相放心,留守在長安以東的人馬足以對抗袁紹的大軍!而且現在形勢並不明朗。那袁紹和曹操斷然不會輕易出兵的!”
董卓點了點頭道:“除了這些可還有其他的計策?”
李儒道:“如果董爺能夠以天下的名義許劉璋和張魯好處的話,他們倆必然會更加賣命!”
“更加賣命?先生的意思是他們倆一定會出兵攻打漢中?”
李儒道:“據探子的回報,目前在雍涼作戰的馬斌麾下的大將獨缺趙雲、張遼、尹奉三人!這個很明顯,他們應該是在南線防備劉璋和張魯!而那張魯和劉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