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2部分

逞,那才得不償失。”於立飛說道。

“姚衛革,你不懂古玩,就別拿這些假貨來騙人。你丟人現眼不要緊,我們臉也無光啊。”朱輝騰冷嘲熱諷的說。

“朱少,我也是打了眼。今天要不是碰到於老闆,我還真不知道古玩裡面會有這麼大的學問。”姚衛革尷尬的笑了笑,他自然心裡有數。可是萬萬沒想到,於立飛不但知道這個屏風是假的,而且還能說出問題出在哪裡。就算他想反駁,根本無從說起。要是他還抵賴的話,那就是不學無術了。

“你畢竟不是古玩界的人,打眼也是正常的。”於立飛淡淡的說。

“於老闆,你能不能跟我說說這方面的知識,以後讓我也別犯這樣的低階錯誤。”姚衛革臉上難得的浮現了一朵紅暈,尷尬的說。

“其實我知道的也不多,既然大家想聽,那我就說說。陸游有一首《示兒》,也是眾人皆知。它開頭一句‘死去原知萬事空’,其實最初版本寫的是‘死去元知萬事空’。原來的‘元’,是元旦的元。因為在明代之前,‘原來’、‘原知’都是寫成‘元來’、‘元知’,元字做本來、起初意。後來朱元璋嫌惡元朝,連元字也看不得,遂下令將‘元來’改為‘原來’,才成為現在通行的用法。瞭解這個知識盲點後,若有人給拿出明代之前的古董,裡面出現‘原來’字樣,不用再做別的鑑定,一定是假的。

還有一個成語,叫‘紙上談兵’,說的是趙括誇誇其談,在長平被坑殺了四十萬趙軍。可仔細想想,趙括是戰國時候的人,紙是什麼時候發明的?西漢年間剛有紙的雛形,到了東漢蔡倫,真正意義上的紙才出現。實際上,‘紙上談兵’這個成語最早出現,要到晚清那會兒,和趙括聯絡到一起,差不多是民國時期。如果看到一件古玩古書裡提及趙括紙上談兵的故事,直接扔開就是,假的無疑。

此前古玩界出現過一對明代青花暖水瓶,很精緻。所有者宣稱是鄭和用過的,著實唬住不少人。可當這對暖水瓶的題款一亮出來,只要是內行人,都會大樂。那題款寫的是‘明成祖朱氏棣皇帝皇宮御用大明永樂六年戊子秋’。稍微有文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明成祖是廟號,皇帝死了才有,怎麼可能在永樂六年就出現呢?

有人兀自強辯,說廟號說不定是皇帝生前就準備好的?這又是一個標準的知識盲點。實際上,朱棣死後的廟號是明太宗,一直要到一百多年後,嘉靖皇帝在位時,才把朱棣的廟號改為明成祖。後世的人習慣叫成祖朱棣,但當時的人可絕對不會這麼稱呼。”於立飛說起這些鑑定知識的時候,如數家珍。

“今天真是學到了不少知識,於老闆,你那個瓶子不假,只是年代不對,那是什麼年代的?”姚衛革問,這個瓶子他一直覺得雍正年間的,可是於立飛卻說不對,他現在知道於立飛其實很懂行,就算想反駁,也不會隨便說不出口,免得貽笑大方。

“這個就涉及到一些專業知道了,這個瓶子應該是咸豐時期的。之所以有這樣的判斷,是因為咸豐青花的特點就是非常細弱。在咸豐時間,不管畫什麼,都變得沒有力量。

比如畫同樣的一顆樹,清初畫的對都是虯勁有力,咸豐時期畫的樹,就像是看臺上搭的背景,一個紙片插在那兒,是棵半死不活的樹。咸豐時畫匹馬,很像馬戲團剛演出完的馬,出來都蔫不拉肌的,沒有生機。而雍正時畫的山就是山,樹就是樹,動物就是動物。

這是當時的歷史時期造成的,所有的人都知道,咸豐朝不如雍正爺,就連窯工也知道,現在抵不上祖上,他們不如雍正,只好照著雍正那樣畫。所以在咸豐一朝,仿了大量雍正時期的瓷器,底下都寫‘大清雍正年制’,寫祖上的款,不寫自己的款。”於立飛說道。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於老闆,這個青花山水瓶,你要不要?”姚衛笑著問。

“咸豐的瓶子不值幾個錢,我隔壁的店裡,滿滿一大屋子的青花瓶,都是清中期、清晚期的。”於立飛輕輕搖了搖頭,說道。他對姚衛革這個人很警惕,這件東西的來歷,他並不清楚,他可不想要。

“那就算了。”姚衛革心裡一陣失望。

“於老闆,今天晚上朱少手氣很旺,而且也不是他做莊,你要不要也一起玩幾把?”林興突然說道。

“你們只發四手牌,我也不好下注啊。”於立飛笑著說。

“這又沒關係,你隨便下到哪手牌就可以,通跑也可以,不下注也行。”朱輝騰拍拍於立飛的肩膀,說道。

“那行,我也玩一會,下注有限制嗎?”於立飛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