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中產宣言(代序)

中國人關於中產的啟蒙是從好萊塢電影開始的。 講述中產階級離婚大戰的《克萊默夫婦》,中年男人性幻想的《美國麗人》,少婦紅杏出牆的《不忠》,以及《畢業生》、《冰風暴》……在這些影片中,中國人看到的往往不是中產階級的精神危機,而是中產階級富裕生活的圖景——郊區的獨立house,不止一輛小車,全電氣化的生活設施,衣冠楚楚、舉止優雅的主人公,悠長的帶薪的假期…… 中產階級的概念源自西方社會理論,是西方學者對西方現代化社會變遷中出現的一類社會分層群體的描述與解釋,大致是指那些接受了較好的現代教育,以工資及薪金謀生,在社會上擁有一定職業、聲望、生活水準以及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人。 中產階級又稱中產階層或中間階層,在英文中的對應詞是“ middle class”。middle是中間、中部、正中、中等的意思,並沒有中文“中產”中“產”字的意思,只不過是翻譯者將之翻譯成中文時,用上了“產(產業)”這個字,才造成了攀比產業(或實際消費能力,這可能是商家更為關心的指標)的做法。在英文世界中,middle class之下,有working class(工人階級);middle class之上,則有upper class(上層社會,貴族階層)。 作為一個社會分層的概念,中產階級並非指馬克思主義就所有制關係意義上的階級,而是指社會上具有相近的自我評價、生活方式、價值取向、心理特徵的一個群體或一個社會階層。 美國社會學家賴特·米爾斯轟動一時的著作《白領——美國的中產階級》問世後,以白領為代表的新生中產階級便成為人們描述中產階級的一種標準。 ###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指出:“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於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這六個新產生的社會階層,除了部分私營企業主外都應屬於中產階層。 我國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未來若干年要大力“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一些嗅覺靈敏的經濟學人將中等收入階層與時髦的中產階級畫上了等號。“中產”已成為繼“溫飽”、“小康”之後,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又一個標準。 中產階層被認為是推動現代化社會發展、引導社會消費、維護社會穩定、定型社會規範和構建主流社會價值觀的社會結構的主體力量。 以財富、職業為標準劃分的中產階層在中國的出現,是我國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後產生的社會現象。這種現象推動著我國社會結構的轉型。中產階層作為貧富分化的“緩衝層”,有利於調節收入差距與社會穩定。社會學家眼裡的理想社會模型,正是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社會,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龐大的中產階層的最終形成,是社會現代化的標誌。 中產階層在政治上與政府保持一致,是支援政府、穩定社會的一支力量。中產階層是社會的經濟主體和穩定的消費群體。中產階層是文化的投入者、消費者和創造者,也是社會的“穩定器”。 中產階級在國外有著清晰的經濟甄別指數,其社會功能也相當多樣化,在賺錢過日子之餘,還往往肩負著一個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導向和道德文化傳承的使命。在我國,“中產階級”這個概念近年來雖然被頻繁使用,但對其具體的界定仍然缺乏確切的、公認的衡量尺度,在不同人心目中的指向是不明的,可能是白領階層,也可能是中上收入階層。 中產不僅僅是生活富裕的代名詞,也應該是精神富足的象徵。在我國,一些躋身中產佇列的人,徒有體面的衣著,而缺乏文明的風尚;僅擁有生活品質,而欠缺生活品位;僅懂得享受物質生活的快感,而未能掙脫精神的焦慮與困惑;僅體貼一己安樂,而未普施社會關懷。因此當我們關注中產階層,我們並不僅僅展示他們的生存方式——如何謀生,消費,休閒;我們也深勘他們的精神世界——他們的文化品位、情感趨向、生活態度與幸福觀。 中產已經從好萊塢電影裡的影像成為中國人孜孜以求的生活目標。 中產階層是一個數量正在快速成長的階層,是一個定義日漸明晰的階層,是一個文化日漸成熟的階層。當越來越多的人中產之日,將是全面小康社會來臨之時。 在這個階層正在快速分化的時代,誰能躋身中產階層?如何達到中產?我們試圖繪製出中產路線圖(road map),提供多條合理的路徑。我們相信,只要沿著合理的路線前行,我們將更早、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