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藥堂坑她的草藥錢,陳悠已經打算下一次再也不去賣它們草藥了。而陶氏的針線活兒。她昨日在阿梅阿杏的小鞋上是見過的,要有她的幫忙,這小藥包的賣相會好看許多。
陶氏也未想到陳悠會提出這麼個賺錢的法子,她猶豫了片刻,道:“阿悠,一會兒我與你爹說說,聽聽他的意見可好?”
陳悠自然不會反對。她瞧著陶氏的表情。就猜出陶氏雖然嘴上這麼說,其實心中大半是同意這個做法的。
雖然不知道銷量會怎樣,可這法子勝在成本小,就算沒賣出去幾個,那她們也不會虧本,不管怎樣。都要先試試。
等到午飯後,陶氏便與她說了秦長瑞同意了。
母女兩人這個時候好像都鬆了口氣,秦長瑞雖然博學睿智,可如今的生活環境畢竟變化太大,他又是愛妻如命的人。不願意妻子受一丁點兒委屈,說好點這是捨不得妻子受苦,說難聽點,就是太過大男子主義了。
這在高門深府中可能不算什麼,但是處於這樣的溫飽都困難的農家卻是不可取的。生活在底層的老闆姓,誰還遵著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那套。況且大魏朝的民風也還未嚴苛到這個程度。即便是簪纓望族,女子也是有正常的社交的。
不過,也只是在普通的荷包上繡點小東西做些點綴,這要比做繡活兒來賣讓秦長瑞容易接受些,所以在陶氏耐心勸解下,勉強點頭同意了。
於是,下午母子幾人便在堂屋中開始試著嘗試做第一批藥包。
陶氏找出了原身吳氏的一些鮮亮些的舊衣裳裁剪了,在陳悠的指揮下,縫成了可愛的心形、三角形、菱形等形狀的小巧的小布包,然後在布包上繡上一兩朵各色的花樣或是雲紋、纏枝紋、萬字紋。最後再在小布包上繫上一根紅線。
這布包一個只有阿梅阿杏的小手心那麼大,陶氏照著陳悠的建議又自己加了些點子進去做好了第一個小布包。
小巧的淡粉心形布包上繡了一朵顏色稍深的半綻海棠,並非是滿繡,為了節省時間,陶氏只是略微用針線勾了個輪廓,又在心形的邊上加了些雲紋點綴,布包裡被陳悠塞了安神的小藥包,被撐的鼓鼓的,上面掛了一根紅繩。
陳悠將心形小布包提起來,雖然做小布包的布料並不好,但是陶氏的女紅實在是精細,這麼一看竟然覺得像是藝術品一般。連陳悠瞧著都有些愛不釋手了。
陶氏也挺喜歡這小巧的小布包,精巧細緻,還有安神的作用,放一個在身邊,可比以前整日裡在房間燻的那些香爐好多了,而且這些小布包形狀可愛,最是惹的姑娘和年輕婦人的歡喜。最關鍵的是成本便宜。
只要她們賣的價格不貴,不怕賣不出去。
陳悠看著漂亮的小布包,也對自己這個點子越來越有信心。現在她們沒成本,等到有了本錢,她們還可以改良,在這小布包的外形上下功夫,比如綴上一個流蘇或者是玉石,再將這小布包上繡紋做的精細些,做成高檔貨,專門賣給有錢人。陳悠想的美滋滋的,手上分揀各色作用的小藥包的動作也沒停。
一個樣包出來,後面就簡單的多,陶氏一個下午一口氣兒做了十來個這樣小巧的小布包。
陳悠根據小布包不同的形狀來分裝不用的小藥包。
心形的是提神藥包、三角形的是驅蟲藥包,菱形的是安神藥包……陳悠總共做了五種,她用的配方是現代經過改良的。中藥味不重,還帶著各色的花香,就算是當做香包戴在身上也可行。
母女四人一直忙活到太陽落山,才收了手上的東西。
陶氏去給秦長瑞煎藥。陳悠帶著阿梅阿杏做飯。
幾日時間一眨而過。
陳順這熊孩子這幾日一直沒敢出門,簫氏為此還逢人便誇,說兒子懂事了,收心了,知道在家裡幫助爹孃做活了。
而張家這幾日一點訊息也無,張元禮在家中養傷,並未去縣學。就在陳悠以為張家不會再追究這件事時,李陳莊裡一個流言卻越傳越廣。
這日,陶氏端著木盆去村後的小溪邊洗衣,不遠處兩個婦人瞥見她來了。連忙閉了嘴,沉默了下來。陶氏奇怪地看了她們一眼,雖說以前的吳氏是荒唐了點,可是最近這些日子,在老陳頭家分了家後。他們家平靜的很,為什麼會有人在背後議論。
那兩個嚼耳根的婦人快手快腳洗了衣服,臨走時還不屑地瞥了眼陶氏。
陶氏皺起眉頭,在小溪邊洗起了衣裳,不一會兒,曾氏端著木盆從竹林那邊過來。這時時間已經有些晚了,小溪邊洗衣就只有陶氏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