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時候,她已經從媽媽的情緒中抽離出來了,她不再有之前那種強烈的焦慮感。這時候,悅悅媽媽才覺察到原來是自己生氣了。悅悅的發現讓媽媽覺察到了自己,悅悅媽媽說:“我女兒讓我發現了自己在情緒上的問題,我現在才逐漸瞭解了我的情緒。看來我的情緒還處在童年時與我母親情緒的共生狀態。”
共生是客觀和天然的狀態,如果父母情緒較為成熟,內在較為平和,父母對自己和孩子的情緒就比較清晰,孩子情緒成長的空間就相對寬大和良好。共生的這段特殊的時期,可以使兒童極容易熟知情緒的世界,然而當孩子情緒無法成長時,共生也易於把自己迷失在他人的情緒世界裡。核心的問題是情緒的成長過程是否可以完成。
父母如果是愛孩子的,孩子的情緒依然是和母親共生共感,和母親渾然一體。愛是一種完全區別於其他情緒並高於其他情緒的特別存在。愛是特別的共生,孩子學會了愛,就學會了與生命的連結。
由於是合為一體的狀態,所以兒童非常容易將這個時候形成的一切轉化成自己的潛意識。如果孩子不能把自己同成人剝離開,那麼他就永遠停留在了童年。熟悉是開始,剝離是成長的第一步,然後逐漸地辨識“你的情緒”和“我的情緒”。辨識的過程,情緒便獨立了起來,最後伴隨著“我的”而為自己的負責。而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