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
【賞析】:
這首詞一首寫暮春景色又表現作者惜春情懷的小詞。上片寫傷春,透過三個富有特徵的景物描寫晚春景象:花褪殘紅、燕子低飛、柳絮如飛,寓情於景色之後,表達了對將逝之春的留戀。下片傷情,傷佳人之難得,作者後半生時貶時復,因此宦遊中每每觸景生情,此次又被佳人的笑聲攪起了情思,平添了幾分惆悵與煩惱。全詞感情細膩委婉,為東坡詞中別調。
*定風波*
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去,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註解】:
1。芒鞋:草鞋。
2。向來:這裡有“方才”、“剛才”的意思。
3。蕭瑟:風吹雨打樹林的聲音。
【賞析】:
這首詩作於作者貶官黃州時。透過途中遇雨一件生活小事的記敘,表現作者謫居時,胸襟開朗,性格曠達。上片寫途中遇雨,卻處之泰然。下片首兩句詞意略轉。這首詞儘管是作於負罪放逐的處境之一,卻絲毫看不見作者羈旅飄泊,宦途失意、抱負莫展的抑鬱悲苦之情。這首詞寫得風趣、幽默,在談笑中受到啟發,在機智詼諧中得到美感。
*水龍吟*
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
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
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
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
尋郎去處,
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
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
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
點點是離人淚。
【註解】:
1。從教墜:任憑楊花飄墜。
2。有思(si4):有愁思。原韻“全無才思”,此處反用其意。
3。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這三句謂相思極苦,思念之情愁壞了肚腸,故眼也倦慵懶睜,欲開還閉。
4。夢隨風萬里:楊花神魂顛倒地隨風飄著。
5。難綴:難以連線在枝頭。綴,連線。
6。二分塵土,一分流水:楊花有三分之二埋入泥土,有三分之一隨水流去,意謂春色隨楊花的飄落而去。
【賞析】:
這首詞是一首和韻詞,拘束頗多,實為不易。詞人另闢蹊徑,著墨寫揚花的神態,運用象徵、比喻等手法,表面上隨物賦形地繪出楊花飄墜,實際上卻刻畫出了一位思婦的傷感和幽怨。上片以楊花喻春怨的少婦,詞中柳絮與夢的互擬使狀物極為傳神。而下片重在議論。全篇託體高遠,寄意遙深。沈際飛有:“只見精靈,不見文字”(《草堂詩餘》)之評;沈謙有“直上言情,非復賦物”(《填詞雜說》)之譽。
*卜運算元*
蘇軾
缺月掛疏桐,
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
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
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
寂寞沙洲冷。
【註解】:
1。漏斷:計時器漏壺中的水已經滴盡,表示夜深。
2。幽人:幽居之人,指作者自己。
3。“揀盡”句:含有良禽擇木折意思,表達作者不肯隨波逐流的孤傲品格。
【賞析】:
這首詞作於元豐(1082)冬,蘇軾被貶黃州。上片重寫幽人,在昏暗的月光下,因苦悶不能入睡而起身徘徊。下片寫孤鴻,引出內心隱惻,深藏的苦衷無人能解。以精煉的筆墨,生動地描繪了孤鴻的形象,它幽獨冷落,而高潔自賞,不被理解,卻決不隨俗浮沉。這也正是詞人當時的反映。“揀盡寒枝不肯棲”為全篇主旨。全詞以人、人鴻互喻,亦人亦鴻,渾化無跡,境界極為高妙。黃庭堅極推崇此詞曰:“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