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見前星閉復開,海上扶蘇原未死,獄中病已又奚猜?安危定自關宗社,忠義何曾列鼎臺?烈烈大行何處遇,普天同向棘圜哀。”把矛頭直指向弘光帝。
“周帥久在北都,可知自北都來這江南之地的不易?”史可法來到揚州,他顯然是有目的而來,而且是衝著周遇吉。
這很難回答,李自成當時佔據燕京肯定一片混亂,太子很難跑到江南,但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姓。周遇吉不清楚史可法的意思,他左思右想著怎麼來回答這個問題。
周遇吉不清楚史可法的意思,可週虎臣知道,這是史可法的試探。這位有時候表現的還算正常,可有時弱智的有些可怕,今天,史可法好像智商有些稍稍增長的意思。
“閣部認為太子是假的?”周虎臣迅速插進來,也給周遇吉解決了尷尬。
“這千里迢迢,太子怎可能來到江南?朝中眾多人指認為偽,這太子怎會是真!”
史可法回答的語言灼灼,周虎臣明白了,作為東林領袖之一,史可法算是給定了一個基調。東林復社中人妥協了,從這個偽太子案來看,東林復社黨人並不是積極地跟弘光皇帝和他的親信大臣馬士英作對,弘光帝所擔心的是太子為真將使他的皇位合法姓動搖,而馬士英之流卻是想故技重施,想借此再演一出陷東林黨人於窘境的好戲。
朝中任職的東林復社黨人也算是吃一塹,長一智,很忌諱朝議以為他們認太子為真。東林復社黨人他們最忌諱的是“三案”,所謂黨禍,主要是他們出於宿怨,對有“逆案”汙點的所有政敵都從人格上予以蔑視,而且在這個問題上,他們因為佔據了道德的制高點而有罔故大局肆意攻訐的行為,從政治鬥爭的策略來看,這個問題上他們採取了攻勢,甚至得饒人處不饒人。而在偽太子案的問題上,他們採取的策略是純粹的防守,希望以防守的姿態來贏得弘光的諒解,而他們的政敵為鞏固權勢計,則想方設法構陷對方。
“真亦假,假亦假!胳膊粗就是道理!”
周虎臣沒給誰留面子,這純屬狗血事件,真假毫無意義,胳膊擰不過大腿,這就是周虎臣給這件事做的定論。
葉尹智沒有發言權,他只是一個陪客,一個負責傾聽並隨後打小報告的陪客。這個結果是滿意的,因為他也害怕周遇吉站在不同的立場,這對他個人將是一種毀滅姓的打擊。周遇吉太強了,一旦站在馬士英的對立面,甚至會讓整個南京發生地震。
今天,雖然只是幾句話,但葉尹智算是領教了周虎臣的厲害。那些表面的粗鄙、蠻暴掩蓋了很多東西,那根本就不是全部,周虎臣的政治嗅覺太強了,比史可法強的太多。
這件事等於周虎臣替周遇吉做出了回答,葉尹智可以歡天喜地的給馬士英打報告了。
假太子的事情還沒有徹底平息,另一件麻煩事卻又找上了朱由菘。
河南有一個姓童的婦人面見河南巡撫越其傑,自稱是德昌王(即朱由崧)的繼妃,亂離中與朱由崧失散。越其傑和廣昌伯劉良佐深信不疑,一面奏報,一面派人護送來南京。
童氏在送往南京途中,地方文武官員紛紛拜謁,但這自稱童妃的人舉止輕浮,毫無大家風範。據官員奏報:“凡所經郡邑,或有司供饋稍略,輒詬詈,掀桌於地;間有望塵道左者,輒揭簾露半面,大言曰:免!聞者駭笑”。
這個童氏一案與大悲、假太子案基本相似,童氏幾乎肯定不是朱由崧的王妃。
事情很簡單,朱由崧在做郡王的時候,曾娶妃黃氏,只是黃妃無子早死,後來娶妃李氏,李自成率軍攻克洛陽的時候,李妃死於難中。明代的典制,親王郡王立妃都要上報朝廷,由朝廷派員進行冊封,方才符合禮制。黃妃和李妃都是經過朝廷正式冊封的王妃,並沒有冊封過童妃。既然稱繼妃,這已經是假無疑。
童妃案很荒謬,但它卻影射了權力的鬥爭。
因為,最早上報此事的是河南道監察御史陳潛夫。他與首輔馬士英素來不和,為了掣肘陳潛夫,馬士英任命妹夫越其傑為河南巡撫。至於實力派人物陳潛夫,一直與河南境內的許多地方武裝有著密切聯絡,他本來想借發現童妃的喜訊,獲得弘光帝的支援,將這些地方武裝納入抗擊清軍的力量。沒承想,馬士英利用這個天賜良機,藉此機會再一次搬倒一個政敵。
陳潛夫一直努力把許多河南豪傑的營寨聯結成為勤王力量的防線,這樣,就與極力想把河南置於自己控制之下的馬士英產生了摩擦。馬士英起初想任命阮大鋮為河南巡撫,沒有得逞,他又設法使其妹夫越其傑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