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貿易的事情談完,接下來就是戰爭利潤的大頭:航運。去年因為工人不熟練,下水商船隻有四十三萬噸,但即便是這樣中國也有近百萬噸商船;大船造的比預計的少,但那種沙船改的機帆船的噸位卻比預計的多,現在內河,甚至是沿海,全是這種幾十噸的機帆船,或許再瘋狂造兩年木質沙船,光憑機帆船就可以大部分滿足國內貨運需求。
“竟成,我是不是造船造的太快了,現在運價不但沒漲,反而有些跌。”杜亞泉道。“日本人本來也想造船的,但拿不準歐戰打多久,再看到我們造的這麼多,居然不敢造了。”
“那是德國潛艇擊沉商船的速度不夠快。”楊銳說道,“現在德國人還沒有拼命,等他們拼命開始無限制潛艇戰的時候,那一個月就不是現在的二十萬噸了,一個月可要擊沉七八十萬噸商船,那個時候再造船就來不及了。”
“可……”杜亞泉見楊銳說的如此確定,不太好反駁,畢竟楊銳向來都是對的,“那我們怎麼辦?我是說,要掙大錢還是要往大西洋、地中海跑,可那邊無限制潛艇戰,怎麼辦?”
“這事情那就問華封先生了,我也沒辦法。”楊銳說道。
教會了德國人狼群戰術,可要破解狼群戰術,最好是用厘米波雷達,但這種東西可不是現在能造出來的。現在楊銳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加強版聲納,這個如果能造出來,最少能嚇一嚇德國潛艇。如果還不成,那就只能拼著傷亡上陣,那些戰時標準船擊沉就擊沉吧,沒什麼好可惜的。(未完待續。。)
庚卷 第六十九章 賭一把
會議既然討論到航運議題,徐華封的建議便是增建船塢、培訓工人,再一次的擴大造船規模,當然這個規模一定沒有之前的規模大,畢竟商船商員有限,現在這三四百萬噸已經是借用了日本的航運人員,再造那隻能將船拿去出租,所以這一輪造的船主要用來出租和對外銷售的,而銷售和出租目的是為了炒高船價,當船價高了,那運價自然就大漲,這樣最開始造的那三四百萬船將因此受益。
炒股一般的套路,楊銳不由很是驚訝,他看了看徐華封,感覺這不應該是他想出來,再看向虞輝祖,卻發現他是笑著的。當下問道:“含章,你這是?”
見楊銳問自己,虞輝祖點著頭,不否認這個辦法是他想出來的。
戰爭各個方面都要花錢,硝酸因為要和硝石競爭,價格定的並不高,但航運不一樣。且中日兩國都清楚,最能掙錢的肯定是航運,航運的基礎是鋼鐵、船塢、鉚接工人、訓練有素的船員等等,這不是短期能夠完善實現的。即便像中國這樣以一國之力大規模造船,也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既然短期只有中日兩國控制這麼大的商船保有量量,那就有必要炒一炒,以中日商船的噸位,哪怕運價上漲一成,都是了不得的大數。
“這是商情局提上來的報告,秋帆不敢定,便來與我商量,我看了各方面的資料,特別是情報局和總後的預計,感覺還是能做一做的。”虞輝祖說道。“華封先生的意思就我們應該賣出一些商船或者在一個價格收購一部分商船,這樣船價才能拉起來。運價也會起來。”
他說完,徐華封笑了笑、道:“現在日本感覺造船實在太貴。不敢造,那我們就只有自己多開船塢造了,這是不是炒船我也不也不太明白,這還是聽含章說吧,他可是胸有成竹了。”
事情又轉到虞輝祖這裡,他很正式的清了清嗓子,道:“全世界統計的遠洋商船總噸位去年的數字是兩千八百多萬噸,英國有一千三百多萬噸' 注1:,德國有四百萬噸。奧匈一百萬噸,法國一百六十二萬噸、丹麥一百萬噸、俄國沒有準確的資料,大概為三百萬噸……”
“德國、奧匈、俄國,有船也出不來,他們就別算了。你就告訴我美國有多少噸位。”楊銳記得自己兩年前還是三年前看過世界航運報告,但上面的數字他忘記了。
“美國遠洋商船隻比日本多二十噸,保有量在一百八十萬噸' 注2。”虞輝祖道。
“這麼少?!”楊銳很吃驚,以美國的經濟總量和海軍噸位,這商船噸位也太少了吧。
“是。就這麼少。所以太平洋的運價一直沒掉。”虞輝祖說道。不過他還有更讓楊銳吃驚的訊息,“去年除去我國,全世界商船下水量三百六十萬噸,美國下水遠洋商船隻有三十萬噸。他全國只有六十六家大大小小的造船廠,其中還有二十四家是造木船的。總參和工部判斷,如果政府不大規模投入造船業。那麼四年後美國商船總噸位不會超過三百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