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簽有密約,兩國承諾共同攻討俄國,只是日本現被協約國身份所束縛,原屬於我國的外東北他是分不到了,只能得一些邊角之地。想來日本人必有埋怨,所以,總理希望能將日本人引入中亞,即便讓出一塊土地給他們,也要將他們綁上我們的戰車。”
“日本人……”楊增新沒想到楊銳會把日本人送過來,很是吃驚。
“是。”徐敬熙點頭,“日本離我國太近,非友即敵,幾次討論下來還是認為化敵為友最好;而化敵為友最關鍵的還是讓其有求於我國;如果日本在中亞能獲得土地——總理是想給予其超過日本原有面積的大片領土,同時儘量與俄國接壤。成為一個西日本,那我國的戰略態勢就會得到根本性好轉。”
“總理是擔心。新俄國和日本聯合夾擊我國?”楊增新點頭道,以他看來。中日之間最好也是化敵為友,相爭是最為不利的。
“是。總理也擔心美日親近。”徐敬熙點頭。日本深深影響著中國的地緣戰略,用俄國的血肉將其拉上中國的戰車,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老臣明白了。”楊增新點頭,問到下一個建議。
“再有就是卡爾梅克人。”徐敬熙道,“也就是乾隆時為東歸的土爾扈特人。當年渥巴錫東遷的時候,除了哥薩克騎兵,哈薩克人也使其損失甚巨,所以說雙方是有血仇的。用蒙人和卡爾梅克人來絞殺哈薩克,那是再好不過了。”
卡爾梅克開始在楊銳看來只是後世俄羅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可在理藩部精通滿矇事務的官員說來,卡爾梅克用瓦刺語來說,那就是‘被大河阻擋的民族’。當年渥巴錫在沙皇下的血稅下為儲存部族,決定東歸,但當時土爾扈特部族分居於伏爾加河兩岸,東岸的土爾扈特人只要收拾帳篷、趕起牛羊即可東歸,可西岸的土爾扈特人則需要等伏爾加河結冰才可東渡。渥巴錫決定東歸的那一年。伏爾加河偏偏沒有結冰,加上被哥薩克騎兵阻礙,這一萬餘土爾扈特人及其他部落的蒙古人不得不留居俄國,並從此自稱為卡爾梅克。
情報局也熟知卡爾梅克人的歷史。再調查到此部現在人口超過十萬,且對沙皇很是不滿,所以便準備佔領中亞後說服其遷徙到哈薩克草原。讓這些佛教徒幹一些復興軍不方便乾的事情還是很合適的。
“卡爾梅克是否願意回來呢?”楊增新聽聞徐敬熙提到卡爾梅克,當下點頭讚許。
“接觸之後。他們大部分貴族都同意東歸。”徐敬熙點頭道:“該部落現有十餘萬人,秉承蒙人傳統。在馬背上長大,極為彪悍。蒙古原部落再調至哈薩克草原只會使其勢力坐大,所以只能在前期使用,草原穩定後,蒙人的主力還是以土爾扈特人為好。”
“可即便是特爾扈特人,那也是蒙古人,草原若是被蒙古人佔了,那他們控制的土地太過驚人了。”楊增新想著哈薩克草原若也被蒙古人佔了,那說不定又會是準噶爾汗國。
“佔也不是佔全部。大致的計劃是將天山以北可以耕種的土地交給移民到處的漢人,而失去牧場的蒙古人則到哈薩克草原補充雙倍的土地;還有南疆的部分回民,若是不好處理,那就要將其遷徙到突厥斯坦錫爾河一帶,好使回民集中於一處。”徐敬熙道。
“可他們和希瓦等國如此之近,怕是要……”楊增新吃了一驚。
“只要能將南疆空出來,總理同意他們獨立。”徐敬熙道,“天山南北漢民必須佔絕大多數,而西域之外的草原,最重要的還是鐵路,而後才是土地。總理建議西域南疆的一百七十萬回人最好是遷出西域,安排在南面錫爾河流域,也就是與希瓦和布哈拉兩國相近的邊界;蒙人則佈置在與新俄國交接的北面邊界,漢人則在蒙人和回人之間,鐵路兩側那些可以耕種的地方。當然,總理說這只是他的臆想,若和實際不符,那就以實際安排為準。”
地圖就在楊增新面前,他按照徐敬熙說的安排仔細的看看了地圖,最後道,“總理的安排……,這花錢可要不少啊。土爾扈特不說,南疆的一百多萬回民要遷徙到錫爾河兩岸,這要花費的銀子數以千萬計。”
“花錢也是沒辦法的,對待哈薩克人的辦法不能用來對待纏回。”徐敬熙道。
徐敬熙說的這麼無奈,那是因為回民本是中國居民,同時39師還有40師中,很多都是回兵,真要是對這些人動手,亂子可不是一般的大了。
徐敬熙無奈,楊增新臉上則是陰晴不定,他感覺楊銳對纏回有深深的忌憚,根本沒想到他死之後,西域被後繼者管的一塌糊塗。後世批評他思想落後、政策保守,殊不知正是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