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你,大哥你上火了,吃點三黃片吧。匯率也一樣,光試圖調節匯率,而不去解決匯率背後的貿易、經濟問題,就好比得了潰瘍光吃藥、貼膜是沒有用的一樣,一定要去火才能治本。匯率只是在給你展現這些問題,控制匯率是治標不治本,而且很可能因為強迫匯率在一定價位而使得問題沒有得到正確的認識,愈演愈烈。
除了上述原因,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採取自由浮動匯率的國家牢牢地把握住了自己的貨幣政策。既然不需要和別人統一,也不需要和別人掛鉤,那麼政府就可以輕鬆地根據自己需要,想多印鈔票就多印鈔票,想少印就少印。這樣,政府就不會因為經濟危機或突發事件而措手不及了。
然而,雖然自由浮動有著許多的優點,但也不是沒有弊端,其缺點就是自由浮動的根基:匯率可以自由浮動。沒有了穩定的匯率,最頭痛的要數商人和投資者,浮動匯率增加了他們的風險。現在他們必須計算匯率浮動的幅度、可能性等因素,然後才敢做生意或者投資,這樣一來,勢必影響他們的積極性。
但僅僅是因為投資與貿易,其實不會導致匯率多少動靜,真正讓人頭痛的還是匯率掛鉤派的夙敵:投機者們。這幫人喜歡拿著大量的錢倒來倒去。而且對於他們來說,匯率價格的落差越大,他們的獲利機會也就越多。比如美元比日元今天是1比100,如果明天漲到了1比110,那麼投機者頂多賺10%。但如果美元能夠狂漲到1比1000,或者暴跌至1比10,那麼投機者則可以賺十倍。因此,在外匯市場上興風作浪是他們的愛好。
而最害怕匯率狂漲狂跌的,恐怕就要數那些借外債的人們了。很多時候,公司借來的大量外債都是以外幣為單位。比如中國人跟花旗銀行借錢,一般借到的都是美元,這樣還的時候也必須是美元才行。但中國人借錢是為了在本國創業、做生意,因此他們還需要把錢換成人民幣才能運營。他們的計劃自然是待生意做成後,賺了人民幣再換成美元還給花旗銀行。但如果此時因為國際炒家,人民幣開始瘋狂貶值,那借款人就要暈了。本來借來的是一萬美金,按七元人民幣換一美元的比率換算成七萬人民幣;現在自己做生意賺了,一共有十萬元人民幣,按本來的匯率換成美元,還債和利息綽綽有餘,自己還能餘下兩、三萬元。但現在如果人民幣跌了一倍,貶成了14元人民幣比1美元,那麼等於做生意的白忙活一場,到最後還錢的時候還變成了資不抵債。
匯率戰爭 第七章(2)
由於有這個擔心,自由浮動派也有了改良版:“骯髒浮動派”。之所以稱其為骯髒,是因為這種浮動不純潔。雖然這種情況下的匯率也會上下浮動,但其實政府心中有個底價;如果匯率上漲或下跌到了一定程度,開始影響投資、貿易了,那麼政府就會出手干預。透過中央銀行買進賣出本國貨幣以及外匯,政府會把貨幣的匯率浮動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從本質上來說,骯髒浮動派還是以浮動為主,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和匯率掛鉤派的機制很相似,都是把匯率進行人為的管理控制。但就因為如此,骯髒浮動與匯率掛鉤也有同樣的問題:捉襟見肘的中央銀行很可能敵不過某些餓狼般的投機者。但骯髒浮動派比匯率掛鉤派又多了一個選擇:他們可以選擇不明說自己心目中的匯率底線是多少,因此大家的信心不會因為投機者的階段性勝利而消失。即使真的被投機者擊敗、政府無法維持目標價位,那麼政府暗中調低價位就是了,反正本來的價位也未公開,因此不會造成過度恐慌。
***
除了以上的四大門派以外,有的國家還自己練成了野狐禪的功夫。比如,有的國家選擇了嚴控自己貨幣的兌換。這樣一來,投機者就不能透過大幅拋售、製造波動來獲利,因為沒有政府同意,貨幣根本就兌換不了。這樣的做法同時也維護了政府貨幣政策的主權,自己想怎樣就能怎樣,不用看人臉色。但風清揚告訴我們,任何招式都有破綻。控制貨幣兌換的缺點就是,政府的嚴控使得資金無法自由流動,很多資本可能看到這種控制就跑掉了,既不貿易也不投資。所以到了最後,三個目標還是隻滿足了兩個。
一般來說,大多數國家還是把資金的自由流動看成重中之重,希望吸引外來資金促進經濟。不然光靠自給自足,很快就被動挨打了。因此,很少有人選擇這門野狐禪功夫;他們大多數不是選擇固定匯率派及其弟子匯率掛鉤派,就是選擇自由浮動派及其弟子骯髒浮動派。而政府的財政、貨幣及貿易政策,對這兩種匯率風格的影響是不同的。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政府的三種匯率調控手段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