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3部分

豆種就像細細的水流一樣緩緩流了下來,直接落到了犁好的淺溝裡。待前面播種的人將種子播好,後面的人再將種子用土層覆蓋上,最後再用耕犁犁一遍深溝,也就靜待生根發芽了。

這個簡易的“播種機”可謂是濃縮了幾代耕田人的智慧,節約了種子,節省了人力。但是這隻適合小面積的耕種需要,像裴家這麼大一個山頭,若是到了全都開荒成功的那一天再種地時,用這樣的“播種機”一行一行的種。而且還先要深犁,再淺犁,播種之後又要覆蓋和深犁。用這樣一系列繁瑣的程式種下來幾百畝地,那麼等將整個荒山都種好了,恐怕好多莊稼都會延誤了最佳的耕種時間吧!

所以裴子慧開始在這個簡易的“播種機”上動起了腦筋。

一開始她只是將“播種機”拿在手裡琢磨,待琢磨出了它播種的原理後,又閉著眼睛想象在現代時見過的播種機的大概樣子。然後就開始無數遍地在紙上畫草稿。

平時練字都捨不得用紙張的裴子慧,這下子卻無端地浪費了那麼多,真是讓裴子墨瞠目結舌了起來。好在裴二和段氏知道自己的女兒常常有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湧現出來,所以也不阻止,也不詢問,任由她自己想怎麼樣便怎麼樣。

待裴子慧將播種機的大體框架設計出來以後,便開始天天向裴二請教問題了,比如:兩條壟之間的間距離大約是多少,一百米大約需要幾斤豆種之類的事。待她將這些事問清楚了,她自己設計的“播種機”草圖也就算完成了。

然後她和楚牧便脫離了“群眾”,兩個人日日開始單獨行動。不是出去買材料,就是往鐵匠鋪跑,簡單的木工問題楚牧雖然可以做,但是遇到精細的還要麻煩裴二。

從畫草圖,到將第一臺“播種機”做好,整整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待她將一臺嶄新的播種機擺在裴二面前時,裴二那種驚呆的表情簡直可以用見到鬼了一般來形容。

其實這個“播種機”就是一臺可以在田間行走的車子,因為兩邊各有一個車軲轆。

用一個比較恰當的比較是類似於現代腿不方便的人坐的那種輪椅,後面都有兩個把手,人可以推,可以扶。但是與輪椅不同的是,這個“播種機”是用耕牛來拉的,而且要比輪椅寬上了許多。

“播種機”寬兩米,正是五條壟的距離,前面是五個開淺溝的犁箭,中間是五個裝種子的大箱子,後面是用來複土的六個深犁箭。這樣前面套上耕牛,拉上裝滿種子的“播種機”,後面用一個人扶著。抽掉木箱的擋板,耕牛一走,前面五個淺犁箭開溝,“播種機”自然搖動,箱子裡的種子便隨著搖動緩緩而落,後面的六個深犁箭隨之跟上覆土,所以這播種機不但一次可以種植五條壟,還一次完成了開溝、下種、和復土這三道重要的工序,且還行距一致,下種均勻,大大提高了播種的效率和質量。

接下來裴二又開墾好的六畝地種了玉米,就完全是用裴子慧研究的播種機種的,唯一不一樣的是,將木箱子的抽板型號由大豆的,換成了玉米的。六畝地只用了半天時間,就全部播完。若是放在以前,定要三到四天,而且還不算最後的深犁耕作。

裴子慧這一項小小的發明,又給整個裴家人鼓舞了開墾荒山計程車氣,裴二望著妥妥播好的玉米,竟激動不已地說:“家有此女,何事不成?”

也許鼓舞這個事兒,是互相的。裴子慧一次次地鼓舞了家人,家裡人也一次次地鼓舞了她。由此她對研究農耕用具這個事兒還倒真是用上了心思。緊接著,她不但接二連三地研究出了幾樣農耕中的小用具,還改良了耕犁。

這裡的耕犁要比播種機先進了許多,雖然也是用牛拉用手扶,卻已經算是比較成熟的農業用具了。但這只是對於熟地而言,那麼對於這種新開墾起來的土地,卻發現了其中若干個不足之處。

第一就是遇到地面上乾枝雜草較多的情況下,難免就把犁箭纏住了。犁箭上一旦纏滿雜草,就失去了鋒利,不但耕牛拉起來吃力,而且耕出的地面也是七零八亂,不夠順暢和整潔,所以不得不讓耕牛停下,清理好犁箭之後再繼續耕田。

第二就是新開墾的荒山土質不夠鬆軟,犁起的土質往往都不是土面,而是土疙瘩。這樣的話長出的幼苗容易被土疙瘩壓斷,沒有長出幼苗的土地,也嚴重影響土質的鬆軟程度。

所以她根據這兩個比較明顯的缺點,又研究了耕犁的構造。這裡的耕犁並不複雜,主要有犁轅、犁梢、犁底、犁箭、犁橫等部件組成。看似什麼也不缺,而且構造也比較完善,但是用什麼辦法才能阻止那些雜草不纏到犁箭上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