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你是神犬,只要你說一句話,泉州百姓哪個會不聽?哪需要大王下令那麼麻煩。”說話的正是臧衍。
常威和項羽聽後都深以為然,一旁的元芳則十分懊惱,心想:【自己這個大師兄怎麼沒想到。看來下次自己要爭取出去歷練一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天天呆在泉州,腦袋都沒那麼靈活了。】
項羽當即說道:“常威,這件事情就交給你了,麻煩你出一份佈告,並蓋上你的手印,我派人張貼在城門宣傳欄處,到時再派人誦讀一番,這政策絕對可以落實到位。
另外我也會配合你搞那個獎勵生育政策,生夠十個孩子,我親自接見,並獎勵百金。這樣子,我就不信人口起不來。”
常威聽到項羽這話,翻了翻白眼,心想:【闖十趟鬼門關才拿到百金,這也太不容易了吧。
不過這起碼算是有機會拿到,不像某些官府,活到110歲才每月補貼三千五,這還不如說,女性70十歲以上生孩子,孩子一生的費用由我全包。
或者說百歲老人來我店裡酒水任喝,但為了避免出現意外,必須父母陪同前來。
大氣一點的話,可以說凡是活到兩百歲的老人,我私人每月送他萬金,吃喝娛樂一條龍管上。】
項羽聽後,心中不由得疑惑道:【這是哪裡的官府,怎麼那麼扯蛋?這種政令,我可不敢下,要臉。】
隨後項羽問道:“常威,除了鼓勵生育這辦法,還有別的辦法快速增加人口嗎?”
【當然有,除了鼓勵生育,就是移民。之前不是一直買奴隸嗎?
不過現在奴隸價格越來越貴了,有錢也難買到,主要原因是現在天下初定,各國都沒戰事,且紛紛施行休養生息的政策。
沒有天災人禍,又哪裡會有那麼多賣身為奴的人呢?
不過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現在是沒什麼災民,但打了那麼多年仗,孤兒寡母總會有一大堆吧,把這些人搞回來不就行了嗎?】
想到這,常威頓了一下,為了避免自己再出現烏龍現象,便讓元芳翻譯道:“現在有戶籍制度嗎?百姓離開原住地需要憑證嗎?”
“十金。”項羽笑道。
常威點了點頭,心想:【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想賺錢就得先花錢。】
見常威同意,項羽才說道:“戶籍當然是有的,想離開原住地,必須由當地官府開具憑證,不然一旦被查到沒有憑證,就會被捉起來問罪。
不過嘛,有錢使得鬼推磨,這些東西我可以找人操作。”
常威聽到項羽這話,暗呼好險,差點又搞烏龍了,它還是不瞭解這個時代。
它對古代百姓的生活方式基本都是從各種熱播的穿越劇或流行的穿越小說裡面獲得,以為回到古代的人能肆意穿行在各大城市,並很快就能如魚得水般地融入當時的社會。
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歷代王朝對底層民眾的管控都是非常嚴格的,尤其是對他們的離鄉出行更是有著種種限制。
一般來說百姓經過各關隘城池的時候,都需要出示官府提供的證明,上面會有出行人的相貌特徵、家庭背景、出行原因、隨身行李等資料。
這一制度在戰國後期就已經出現。
《史記·商君列傳》寫道:“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文中這個“驗”,大約就是出行的證明檔案,而且可以看出當時對檔案的查驗和管控是非常嚴格的,任何人都不敢違反。
作為這政令的創始者商鞅,最終也栽在這條律令之中。
在秦孝公死後,秦惠王不待見他,商鞅便沒了靠山,之前因改革得罪的貴族便聯合起來搞他了。
公子虔等貴族勢力羅織罪名,誣陷他要謀反,秦惠王當即下令追捕他。
商鞅先知先覺,立刻逃亡至邊關,想投宿客棧,客棧主人見他未帶憑證,便跑去官服舉報他,因為按照商鞅制定的律令,收留無憑證的人,可是要被治罪的。
最終,商鞅被捉了起來,帶回國都車裂而死。
漢朝建立後沿襲了這一制度,遠行人會攜帶一種叫“傳”的證明,它是由竹或木製成的札片,上面書寫著此人的詳細資訊後蓋上官府的印信。
沒有這東西,敢到處跑的話,分分鐘會被人捉起來問罪。
假如在管理最嚴格的明朝,沒有憑證被捉起來,充軍殺頭都有份。
在古代,敢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人,沒點身份背景還真不行。
不過常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