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八景宮之中,老子眼見西方教日漸興盛,卻也只能徒呼奈何,心裡已經開始有些後悔當初答應原始天尊幫助他一起對抗截教,以至於東方玄門徹底決裂,截教的覆滅,也徹底的斷開了所謂三清億萬年得情義,從此形同陌路。一番思索過後,老子終究還是下定了決心,遂下了首陽山,往函谷關而去,並且帶著誅仙劍陣之中被自己生擒的多寶道人一起。
神州大地爭亂不斷,而且此時地大地之上有名的雄關要塞尚不及後世之多,函谷關無可質疑,乃是不多見的天然奇觀,也是兵家古來必爭之地。函谷關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嶺,東臨絕澗,南依秦嶺,北瀕黃河,地勢險要,道路狹窄,後人有贊,“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由此可見一般。
其時守關的官員名喚尹喜,自幼好觀天文,酷愛古籍,乃是不可多得凡世少見的博學修養之士,這一日正在城樓之上觀望,就見東方紫雲凝集,形如長龍,綿延三萬裡,由東向西滾滾而來。
尹喜心中乍驚乍喜,不自禁的喃喃自語道,“紫氣東來三萬裡,聖人西行經此地。”當下慌忙從城樓上走下來,周國建朝,早年虧有聖人之助,早一些卷軼中頗有關於當年封神之戰的一些表象。只是作者也語焉不詳,但尹喜博覽群書,通達古今,從這絲絲跡象之上就推斷出來人應是傳說中的太清聖人老子。
吩咐左右清掃官道,又夾道焚香,靜靜等候。
老子在紅塵中混跡百載,宣揚道家微言精義,然世人多矇昧,後世又有言說“道化賢良釋化愚”,大體便是封神之後佛道兩家地發展趨向。
截腳遁世不出,老子無為而治,元始注重出身根行,大抵道門衰落,總是因為如此。佛教卻是接引閻浮大千終生,只要心有佛性,便導引入門,便是如此。
老子無可奈何,眼見西方佛教越來越盛,不得已之下采取對策。“強己弱敵”雙管齊下。西方佛教有兩位聖人坐鎮,又有九品蓮臺在,氣運可以說是一時鼎盛。左思右想之下,只得行駛釜底抽薪之際,分裂佛教氣運,才是上策。
而人教之中可堪此任者必是驚才絕豔之輩,自身根行足夠才可。縱觀門下,也就只有玄都一人,連挑剔都不可得,一來二去,只好將這事著落在多寶道人身上。
這多寶道人乃是截教通天坐下大弟子,法力神通自不必說,根行也夠,即便是當年封神之戰,截教中神聖隕落不可計量,這位道人能存活下來,可見一斑。此刻又在八景宮之中聽老子講解太清大道幾百年,兼修雙家,更是不可揣度。
就見多寶在前引著青牛,青牛背上載著老子李聃,緩緩西來。在桃園中靜聽大道多年,多寶對這位大師伯心中也是欽敬不已,更何況,流落在外,哪裡不是一樣,自己根本沒有可以選擇的餘地,也就聽從老子安排,準備西出函谷,化道為佛。
兩人一牛緩緩而來,周圍大路上被風激揚而起地塵埃縱橫亂揚,夾道穿來的凜冽幹風也是帶著輕微的呼嘯,傳入耳膜,卻都在身外翻滾,一行都是片塵不染,離世出塵。
走到函谷關外,就見一人跪伏在地,那人眼見老子前來,慌忙奔上前來,拜倒在青牛之前,“尹喜拜見聖人。”
多寶見來人如此,眼中精光一閃,隨即默默,沉吟不語。老子卻見來人方臉厚唇濃眉,臉上正氣凜然,銳意勃發,心中一動,輕聲一笑,“果然不錯,神州大地,人傑地靈,到底還有可傳我道統之人。”當下兩人一個誠心拜師,一個有意收徒,一拍即合,老子有出關之任,卻也在函谷關館舍中停留幾日,傳下道德真經五千言,分上下兩卷,詳述大道奧妙。
《道經》言宇宙本根,含天地變化之機,蘊陰陽變幻之妙;下篇《德經》,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蘊長生久視之道,是為流傳千古的《道德經》。
尹喜得之如獲至寶,戀戀不捨之下毅然跟隨老子一路西行,走到峨眉山時不得已之下才放棄跟隨,就隱身在峨眉金頂之上,因思及老子乃是白眉白髮,便字號長眉,創下蜀山一脈。
最為開始的蜀山承奉老子之精要,分為不少的門派,修行之道也是條條不同,各有其妙。不似後來那般以修劍斬妖為主,其中煉丹服餌,辟穀食氣者亦不在少數。而且,剛剛開始那般以修劍為主的修行道還是為旁門所看不起的。
但到了南北朝時,南梁武帝信奉佛教,大肆誅戮天下修道之士,無數高僧和尚法師殺上蜀山,那些煉丹的,辟穀的因為戰鬥力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