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為什麼她是女孩兒,就不能夠好好地讀書?就要早早地嫁人?明明書上說了,華夏的法定婚齡以及劃分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界限,可她既是未成年人,也沒有達到法定婚齡,為什麼就要被逼著放棄學業,只為了家裡的哥哥要娶媳婦了!
這封信,是來的路上王杜鵑在車上趕出來的,因為汽車並不平穩,王杜鵑寫的字也就有些歪斜,在小小的車廂內,念著這封信的內容,本來以為身體內屬於原主的情緒在車上寫信的時候就已經發洩過一次了,可念這封信的時候這股情緒再次冒了出來,眼淚不自覺地掉落,聲音也哽咽了不少。
而王杜鵑自然而然的情緒流露,聲音中滿滿的困惑,也讓剛剛還疑惑於王杜鵑行為的徐編輯,也跟著紅了眼眶。
說實話,徐編輯畢業後,做記者這一行也有些年頭了,大大小小的悲劇慘案,也都有報道過,她也是歷練出來的。可是被王杜鵑這封信的情緒感染,還紅了眼眶,這也足以證明王杜鵑身上發生的事情,對人類情緒的感染力。有關於男女平等問題,一直在倡導,卻一直是個有待長久抗爭的命題。
“孩子,你這封信很好,不用改了。本來還說先給你採訪採訪,由我來寫稿件。現在也不用了,直接明天報紙就登你這封信。”
徐編輯一到了辦公的地方,就化身工作狂,將王杜鵑寫的信敲到word文件裡面,交給美工排版,忙得風風火火的,還不忘記讓實習編輯給王杜鵑倒水準備茶點。
“你先吃點兒東西墊墊肚子,等忙完,我再帶你去吃好吃的。”
“徐編輯,您忙。我包裡還有童老師準備的吃的呢。”
事實上,事情進展如此順利,還真是出乎了王杜鵑的預料,她原本準備的招數都還沒有使出來,報道就已經順利地發出來了。雖然,王杜鵑清楚,家裡山窩窩的地方,根本沒人看報紙,可她本來也不是指望著王家家長看報紙,她是希望家鄉縣鎮領導看到報道後,能夠引起重視,進而對她有所庇護。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原主回來後,安安心心地上自己的學。
第5章 山村女學生05
第五章
“這是省電視臺的謝編導。”徐編輯招呼著王杜鵑跟自己的前同事打招呼。
王杜鵑來的路上就知道了面前這位電視臺法治頻道的謝編導,之前也是省報的,跟徐編輯同事過一階段,不過人家後來跳槽了,到了省臺工作,負責的就是法制頻道的節目。
王杜鵑來到省城也有三天了,這幾天,她一直住在徐編輯家中。省報這邊將她的事情做了一個跟蹤的報道,繼第一天登載了她的一封信後,接下來的兩天,又跟進了她的身世報道,將王杜鵑之前在學校的成績以及取得的各種成績做了一個展示。第三天又別出心裁地做了個關於王杜鵑一日行程的表格,致力於將王杜鵑塑造成勤勞刻苦懂事乖巧的好孩子。而隨著這些報道的推送,省報也接到了許多熱心讀者的電話,還收到了許多救助款。
接下去按照徐編輯的計劃,就要進一步推送相關的法律條文知識普及,剛好謝編導又是負責省臺的法制頻道,這不兩邊一拍即合!
“謝編導,您好,我是王杜鵑。”王杜鵑笑得靦腆而又羞澀,一雙眼睛卻是盈盈看著面前的謝編導,沒有露出來自山村的侷促。
“這姑娘不錯,怪不得你要這麼幫忙。”
華夏這麼大,有繁華大都會,也有窮鄉僻壤,甚至連通訊都成問題的,比王杜鵑更加悽慘的不是沒有,只是,王杜鵑幸運,能夠認識童老師,而童老師剛好又有這麼一個朋友在省報工作,徐編輯這個童老師的閨蜜對王杜鵑的事情也很上心,甚至還幫著通門路,將她的事情曝露在陽光下。
當然,謝編導也不是隨便什麼朋友一託人情就幫忙的,電視臺也有電視臺的規章制度,什麼能夠報道,什麼不能夠報道,自然有一把標尺。再加上王杜鵑的事情,在網上一傳開後,直接成了微訊熱搜,話題度和關注度都有了,而且這也算是一個典型例子,謝編導倒也不介意順手幫王杜鵑一把。
節目錄製得很順利,按照王杜鵑的意思,雖然上了電視節目,卻是在面部打了馬賽克的。還是那句話,她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原主回來之後,能夠安安心心地上學,現在將事情鬧大,是為了讓家裡的人投鼠忌器,也是為了讓原主將來能夠得到儘可能多的庇護。只是,年輕人一般都是自尊心重的,現在事情正熱,難免被關注,等到將來事情熱度褪下後,王杜鵑上了大學,還總是因為這些報道而被身邊的同學指指點點,恐怕對於原主未來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