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虛,曹丕的三十萬大軍正好可以趁虛而入。
正當田野不知該如何處理之時,陌千尋率領五千人馬,來到了襄陽,其餘的兵馬全都給了馬雲祿,讓她駐守在襄陽南側的景山之下。
“太尉,曹真前去上庸,而曹休意在樊城,襄陽分兵乏力,又當如何處理?”田野急切的問道。
陌千尋非但沒有擔憂,反而哈哈大笑起來,說道:“此為調虎離山,聲東擊西之計,兩路兵馬,必為佯攻,不足為懼。”
“太尉,兵不厭詐,若是兩路真攻,只怕上庸、樊城不保也!”田野提出自己的擔憂。
“田將軍且放寬心,即便兩路攻打,兵力不足,石韜、滿寵也能守城數日,我方猶可調兵救援。反倒是即刻出兵,必定中了曹丕的奸計,城中空虛,因小失大。”陌千尋分析道。
“太尉高見!”聽陌千尋這麼一說,田野豁然開朗,胸中一塊巨石落地。
“我之前所憂者,曹丕會傾盡大軍強攻,襄陽卻難守住,如今其兵力分散,卻與我方有利。”陌千尋道。
田野對陌千尋佩服至極,同時也安排人密切關注上庸和樊城的情況。
陌千尋按兵不動,看似不管樊城和上庸的死活,這倒是讓曹真和曹休犯了難,這,到底是打還是不打啊?也許現在不能打,只能將大軍停在了半路上。
第一個計策沒成功,曹丕並沒有洩氣,曹遵對此考慮十分周到,不是還有下一個計策嗎?於是立刻執行守株待兔計劃,用五萬精兵,展開對襄陽日夜不休的攻城行動。
襄陽城下,戰火再起,魏兵舉著盾牌,扛著雲梯,撲向了襄陽城,聲勢浩大。但撞擊城門的巨木並沒有推出來,可見他們心知肚明,根本無法攻破襄陽的大鐵門。
一看曹丕用了這麼少的兵力,陌千尋又樂了,立刻將襄陽守軍分成了兩路,交替上崗,阻擊魏兵的攻擊。
從魏軍的行動速度看,強取城池的願望並不大,自保的成分更多,守城計程車兵放了一些弓箭後,大軍就退了下去,沒過一會兒,再度捲土重來。
“曹丕只用如此少兵力攻打襄陽,想必又是佯攻。”田野看出了些門道。
“妄想亂我軍心,以逸待勞,卻不知早已在囹圄之中。”陌千尋嘲諷道。
魏軍日夜攻城,看似氣勢雄壯,實則裝模作樣,幾天後,攻城的不想白白當誘餌死掉,所以不大肯盡全力攻擊。
又過了幾天,就連襄陽守城計程車兵都發現了這不過是個計策,乾脆也不著急,前來攻打就應付幾下,平時就輪番休息,聊天作樂。
如此相持了半個月,兩方軍隊都有些懈怠,到了打仗的點就互相吆喝幾聲,攻守力度卻都減弱不少,甚至有的混了個面熟,隔空攀起了老鄉。
不用說,曹遵這兩條計策都失敗了,曹丕覺得垂頭喪氣,開始覺得曹遵的腦袋瓜也不夠靈光,根本沒有解決問題嘛!
曹丕最後將那幾萬攻城計程車兵找回來,扒拉扒拉,少了萬餘人,等於是白丟的。曹丕惱羞不已,覺得被人看了自己的笑話,氣得連飯都吃不下去。
曹遵也不敢再說話,私下還是固執的認為,自己的主意不錯,主要是王寶玉此人太奸猾。
曹丕悶了一天,還是覺得能謀善變的劉曄更可靠些,吩咐道:“喚子揚大夫前來議事。”
劉曄被冷落,鬱鬱寡歡,一聽到曹丕叫他,連忙來到了曹丕的行軍大營。曹丕笑眯眯的說道:“子揚大夫,今日看來,曹遵聲東擊西、以逸待勞之計皆未曾奏效,悔不該不聽子揚之言,還請再出良策。”
“臣願為聖上分憂,萬死不辭。”劉曄立刻被感動了,之前受到的冷落全都忘了。
劉曄分析利弊,也提出了兩種方案,稱作緩圖和急圖。
所謂緩圖,暫棄襄陽,分兵兩路與曹真、曹休合兵,變佯攻上庸、樊城為實攻,如此,兩座城池難保。
而急圖之法非常簡單,佯攻襄陽已經有些時日,城中守軍知曉此乃為以逸待勞之計,軍心已經懈怠,可整肅大軍,突然對襄陽發起全面進攻,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一聽急圖之法,曹丕眼睛立刻亮了,劉曄見到,連忙又補充一句,他認為,綜合利弊,緩圖之計更為有效,這也是他一向的主張,先取外圍,再攻核心,逐步蠶食。
曹丕早就等得沒有了耐心,他只想儘快奪下襄陽,然後去彝陵會一會那讓想起來就氣炸肺的王寶玉。
曹丕最後採納了劉曄的急圖之計,吩咐曹洪準備攻城物資,剋日對襄陽展開最為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