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作者為南宋詩人鄭思肖,《題畫菊》中“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這一句借菊言志,菊花,寧可一直守在枝頭,何曾被北風吹落在塵土,這是鄭思肖民族氣節的寫照,也是對他堅毅不屈的歌頌。所表現的就是菊花孤傲、清高、堅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便是運用託物言志的手法,表達了詩人自己如菊的情懷。
鄭思肖,南宋末為太學上舍,曾應試博學宏詞科。元兵南下,鄭思肖憂國憂民,上疏直諫,痛陳抗敵之策,被拒不納。鄭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隱居蘇州,終身未娶。宋亡後,他改字憶翁,號所南,以示不忘故國。他還將自己的居室題為“本穴世界”,拆字組合,將“本”字之“十”置於“穴”中,隱寓“大宋”二字。他善畫墨蘭,宋亡後畫蘭都不畫土,人問其故,答曰:“地為人奪去,汝猶不知耶?”鄭思肖自勵節cāo,憂憤堅貞,令人淚下!他頌菊自喻,傾注了他的血淚和生命!
“花開不併百花叢,dú ;lì疏籬趣未窮”這兩句詠菊詩,是人們對菊花的共識。菊花不與百花同時開放,她是不隨俗不媚時的高士。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兩句進一步寫菊花寧願枯死枝頭,決不被北風吹落,描繪了傲骨凌霜,孤傲絕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堅守高尚節cāo,寧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決心。這是鄭思肖獨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於故國的誓言。
雖然王維不可能有這樣的經歷,盛唐開元時期更不可能有這種國破家亡的悲傷之事,但這詩的立意確實深刻,它完全是一首充滿正能量的詩,讀起來有種震撼人心的感覺!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這是何等的孤高驕傲,讓人不禁心生敬佩,此一句將菊花那種品xìng展現得淋漓盡致!
此詩當為詠菊詩中的上上品!
而且不得不承認的是,王維所抄的這一首,在立意方面,已經比他之前所寫的任何詩都要深刻了,就連蘇軾的那一首也比不上這首的深刻立意,可以說,一個十七歲的少年,能寫出這樣的詩,絕對是逆天的存在!
太驚訝了,太出乎意料了,明明早就不抱任何期待了,結果這個王摩詰又給所有人來了個大大的驚喜,以至於眾人不知道該作何反應了!
向王維發難的李念,這時臉上一副被玩壞掉似的表情,被他摟著腰的鄭淑穎,不動聲sè的掙脫了出來,望著一臉雲淡風輕的王維,俏臉上只有濃濃的苦意……
李念的腦中忽然產生了一個念頭,他用氣急敗壞的語氣說道:“抄襲,這絕對是抄襲!這麼好的詩,絕不可能用這麼短的時間內寫出!”
王維表面上不動聲sè,心中不由一驚,自己難得憑藉文科僧的優勢,抄了個一兩首妙詩,就要被當場揭穿嗎?這可是王維始料未及的事情,果然古人的智商也不可小覷啊,接下來該怎麼處理?
結果讓王維意外的是,居然沒有一個人附和李念,而王維身邊的韋陟,卻出手了!
只見韋陟霸氣的拎起一壺酒,直接砸在了李念的頭上!結果李念整個人都成了落湯雞!
然後韋陟用森冷的聲音說道:“真是胡言亂語,若說十三郎之前早已寫成,今rì才拿出來,我還相信,但若說十三郎抄襲,我是決然不信的!這第二首《詠菊》如此出sè,此詩一成,定然名傳天下,怎麼可能有被抄襲的機會!我看你這傢伙是惱羞成怒,嫉妒成xìng,什麼趙郡李氏,真有辱世家風度!”
崔宗之亦幫腔道:“說得有理!十三郎本就是天縱之才,偶有神來之筆,亦是尋常!好一句‘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大家應該好好品賞妙詩,而不是質疑,十三郎的才情,根本無需質疑!”
王維的另外兩個友人當然也不甘落後,即便心中確實小有嫉妒之心,也不妨礙他們對詩道的追求與欣賞。
崔顥極為誇張的拍著王維的肩膀,一臉敬佩的說道:“摩詰你這詠菊詩一出,可讓後人如何才好!”
盧象亦苦笑道:“眼前有菊寫不得,摩詰妙詩在前頭啊……”雖是一句調侃的打油詩,但盧象的心中確實有著難言的苦澀,原本以為王維的詩才也不過比自己稍稍高一籌而已,沒想到卻在不知不覺間,差得這麼多了!
當然,這樣說也太絕對了,很多時候即便是不出名的詩人,也能有幾句神來之筆,而那些能夠名垂千古的大詩人,無一不是那種神來之筆跟不要錢似的彷彿開掛般的丟擲去!
照王維這架勢,絕不是那種會沉寂下來的詩人,反倒是盧象自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