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上來。”
葉知秋的紙條不大,甚至不是富貴人家的灑金箋,上面的字更少,除了一些簡單的寒暄語外,不過是一行字,“一衛入京無所饋,三隸押解人不歸,百里侯去空傳書,誰人上京得家回?”
“這個葉排雲,還與朕計較起這些事來了!”柴榮哭笑不得地將信傳給兒子看,“朕就不信他還能不放德華的小徒弟進京應舉了?”
第64章 軍營大改造(上)
柴榮對廬州的衙役不感興趣,揮揮手打發下去之後,又和柴宗訓笑話了幾句葉知秋那摳摳索索的樣子,才帶著一臉的笑意轉向崔瑛:“德華,前幾日你說你要改良一下軍營的條件?”
“是,陛下。”崔瑛上前一拱手,然後將厚厚一沓紙遞了上去,“禁軍的營地是長期駐紮的,臣建議將木結構的房屋改成磚石結構。”這是崔瑛深思熟慮後提出的建議,宋代的建築大多以木結構為主,磚石的牆壁並不承重,支撐房屋的都是木質的梁和柱。這樣結構的房屋在建造時難度相對較低,可一但房屋失火,便可能造成房屋的倒塌和連綿數里的火海。
“軍中人吃馬嚼的,容易燒著的東西極多,”崔瑛解釋道,“營帳又是連成片的,就算每一隊之間都挖了溝,但遇到風助火勢時,連逃跑都成問題。如果用了磚石結構,那麼一間屋的火勢就不容易蔓延到其它屋子裡去。”
“那這些又是什麼?”柴榮不置可否,卻指著另一張圖上各種奇怪的架子、臺子、網子問。
“這是訓練士兵的器械,用於提升禁軍將士作戰能力的。”崔瑛又拿出一張像是一個小鎮的規劃圖來,“臣建議將禁軍家眷集中安置,強制將各家的孩子集中起來一起教授,為禁軍的長遠發展做打算。”
“先做這個吧,”柴榮點了點那些器械的圖紙,“營房看你的要求還挺麻煩的,讓永岱來幫你吧,多讓他跑跑六部,歷練歷練,至於小孩子的教育,你在六安那個小徒弟今年底明年初也就該上京來應試了,到時候交給他就是了。”
崔瑛得了指示,也不便在宮中久留,便告辭離開了。
“父皇……”柴宗訓有些擔憂地看著柴榮,“永岱是不是還小了點?”
“不小了,”柴榮慈愛地看著他,“你像他這麼大的時候已經能把宮裡的事兒都料理好了。朕也老了,不定什麼時候就去見你娘了。朕可不想等見了你娘,讓她笑話我,說我這後半輩子都被皇帝的位置綁住了,就像你娘評價唐末這段亂世時說的,在人還沒老糊塗前就該將繼任者扶上馬,送一程,這才是國賴長君的意思。”
“父皇!”柴宗訓沒想到柴榮會說出這番話來,一下子跪到地上,眼淚“唰”地就流了下來。
“痴兒,痴兒,為父現在還好著呢,”柴榮用手一提他的肩膀,“你怎麼就做如此小兒女之態了?”
“父皇怎麼說起這事兒來了?”柴宗訓感受到柴榮手上力道不減,略略放下點心,擦了擦眼淚,不好意思地問道。
“怎麼?只許你這太子太孫出京玩耍,就不許朕也重回年少時,騎著馬兒走南闖北一番?”柴榮笑道。
柴宗訓也只得搖搖頭,裝做無事的走出殿門,去交待兒子要做的事。
柴永岱到禁軍駐地時,訓練士卒的器械已經開始著手做了,現場除了崔瑛在那裡捏著紙筆沙沙寫字之外,就只有十幾位工部的匠戶們在兢兢業業地做活兒。
“崔盤算,我可逮著你了。”在崔瑛專心算器械承重的時候,一個清亮的少年音在他身後響起。
“十六郎,好久不見,指尖長好了沒有?”崔瑛轉頭一看,竟是神童試時與他學算盤的衛軒,想起在六安時柴永岱曾吐槽他的手指尖都要禿嚕了,便打趣地問道。
“還不是你弄出來那個什麼積分制,可坑死我們了。”衛軒氣得捶了他一下,“這回可逮著人了,你得給我好好講講。”
“那有什麼難的?你一會兒閒了,自己去找我就是了。”崔瑛簡單的與他一敘別情,才問道:“你怎麼來這裡了?”
“我和齊國公殿下一起來、來的……”衛軒說著說著才發覺柴永岱根本就不在他旁邊,頓時無措起來。
“教頭,校場上有一位陌生的小公子在玩兒您剛建好的練兵器械。”值守校場一個士卒覷了個空子小聲稟告。
“走吧。”崔瑛無奈地引著衛軒上小校場走去。
器械裝了一半,崔瑛也沒告訴士卒怎麼用,但這並不影響小孩子把這裡當作遊樂場。在一群孩子中,崔瑛一下子就看到了穿著牙白色長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