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也洗脫不清。於是,他再次上疏爭辯。
官文知道,想整左宗棠,就得速戰速決,趁著皇帝還沒清醒過來,先把左宗棠幹掉。於是,他命令考官錢寶青訊問此案,把左宗棠定為誣陷朝廷命官樊燮的主犯,涉案人員還有永州的知州黃文琛等人。這可是性命攸關的事情,左宗棠決定脫離駱秉章的幕府,逃命要緊。
其實,黃文琛等人是樊燮為非作歹一案的主要證人,左宗棠跟他們並沒有私交。黃文琛為人直率,敢於直言,儘管以前遭到過左宗棠的壓抑,現在卻挺身而出,為他辯白。湖北巡撫胡林翼也極力為左宗棠辯解。
1860年,咸豐十年(4)
大家都勸左宗棠挺下去,但左宗棠可不能拿自己的腦袋當兒戲。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他準備離開長沙這個是非之地。
可是天網恢恢,左宗棠有什麼地方可逃呢?
左宗棠的想法是:以進為退,逃到京城!
左宗棠認為,他此次進京,有兩種可能。第一,他可以名正言順地說,進京是為了參加會試,弄個進士出身。如果皇帝下詔,要求將他送部引見,他就到最高統治者那裡去對質,把事情的原委照實奏告。
皇帝會不會召見自己,左宗棠心裡也沒底。但他做了兩手準備。第一是不等引見,就告病還鄉。第二是若皇帝召見,皇上問一句,他就據實答一句,決不多言。這樣,皇上就會當他是個山野之人,懶得跟他計較。他還打定主意,如果只能見到那幫公卿大夫,他就一言不發,省得人家誤會了他的意思,到皇上那裡亂說一通,令他“斷送頭皮,氣破肚皮”。
2月1日,正月初十,左宗棠開始了北上的逃亡生涯。他走得如此急迫,連元宵節都沒有跟家人一起過。因為據他預料,官文正在派人捉他。
左宗棠的預料是對的。當官文得知左宗棠逃離了湖南巡撫衙門以後,派出許多密探和捕快,沿途攔截,想把他帶到武漢審訊正法。從這時起,左宗棠的身份就變了,從一個威風八面的師爺,變成了在逃的通緝犯。
左宗棠決定逃進北京。好漢做事一人當。他給胡林翼寫信說:“朋黨之嫌不能不避。”他還說,如果官司敗了,“不以黨錮連諸正人,致有一網打盡之慘”。也就是說,如果他被判有罪,決不牽連好友故人,寧願一死,也不讓官文把他們這些湖南幹才一鍋端掉。
左宗棠於3月18日抵達湖北荊州,3月24日抵達襄陽。那時大雪紛飛,旅途艱難,左宗棠只得暫時歇腳。胡林翼派人給左宗棠報信,說官文根本沒有收手的意思,正派人搜捕,“網羅四布”。
但是,北進的道路已經被風雪封鎖,路上“行人幾斷”。他將何去何從呢?
左宗棠已是四十七歲的人了,命運對這個才子真是不公啊,他不但事業無成,反而得倉皇逃命。
那麼,哪裡才是左宗棠合適的棲身之所呢?
左宗棠首先想到了從前的主公駱秉章。
左宗棠雖然打算再度投靠駱秉章,但他已經斷了做師爺的念頭。他去投靠駱秉章,是因為他對自己有了新的規劃。他想讓駱秉章給他幾百名士卒,讓他來當營官。這樣,他就能或者戰死疆場,或者立下戰功。
自從太平天國起義以來,湖南一省,陸續有許多書生帶兵作戰,成就了大批將帥,為什麼左宗棠具有卓越的軍事才幹,以前卻不曾想到過投身戰場,卻甘願去當一個智囊呢?
左宗棠在寫給胡林翼的一封信中,談到了他對自己定位的認識過程。
左宗棠說,他以前之所以不敢大膽地統領一支軍隊,是因為帶兵這件事,沒有豐富的經驗,是很難做好的。如果貿然擔此重任,必定會遭受許多挫折,“不但誤國,兼以自誤”,他認為是不可取的做法。
那麼,他為什麼甘心當師爺呢?因為他冷眼旁觀國家大局,官場“為傾軋爭奪之所,拘牽掛礙,不足有為”。而他秉性粗豪,“性剛才拙”,“不能隨俗俯仰”,在官場裡是混不下去的。所以他寧願藏身於幕府之中,我行我素,“進退自由”。
當然,這是左宗棠自己的說法。其實左宗棠願做幕府,還有一個原因。左宗棠心中的偶像,就是三國時代的諸葛孔明。他平生最大的願望,就是效法這個上通天文、下曉地理的智多星,手邊雖無一兵一卒,胸中自有雄兵百萬,輕輕一搖鵝毛扇,就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所以,他對自己的定位,不是在火線上衝鋒打仗,而是在大本營當參謀長。
那麼,為什麼他現在又願意去前線當指揮官了呢?那是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