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天正談判後,雙方中止了敵對行動,然而造成的損失已經無可彌補。明教方面的兵力優勢不復存在。當天下午,被戰鬥從各個方向吸引來的六派聯盟就對筋疲力盡的明軍發動了聯合進攻。明軍已經無力抵抗,不得不從沙漠地帶迅速後撤到一線峽,在那裡會同楊逍所部進行防守作戰。
即使在這一階段,護教軍的剩餘力量還有近一千人,憑藉險要的地勢仍然有可能擋住敵方的總攻,但同時發生在光明頂的斬首行動卻給了明教致命的一擊。當天夜裡,成昆從三十年前他和陽頂天的妻子幽會的秘道潛入了光明頂明教總部。當時楊逍、韋一笑和五散人正在召開緊急作戰會議。五散人試圖趁局勢危急逼迫楊逍放棄最高權力,他們異口同聲地指責楊逍應該為明教的衰落而負責,並再次丟擲了推舉韋一笑為教主的提案,卻被楊逍堅定地利用否決權所駁回。同曾經發生的一樣,這次討論很快又轉變成了爭吵,謾罵和大打出手。當打鬥進入白熱化階段時,成昆趁機進行了突襲,在猝不及防中重創了七人,讓明教的整個領導層陷入癱瘓。正當他要殺死奄奄一息的敵人並熄滅“聖火”,完成他花了三十年所致力的事業時,卻意外地被張無忌所阻止。五散人希望透過他對五行旗加以約束,因此讓他列席會議。
成昆並沒有把他視為敵手,但他顯然低估了這個青年的武術造詣。張無忌曾試圖保持中立,但當成昆和楊逍等人都受傷之後,他最終決定站在明教一邊。成昆就這樣在一生中最接近成功的時刻遭到了挫敗,不得不匆忙逃走。
雖然如此,但領導層的癱瘓仍然給了明教以毀滅性的打擊。現在,除了殷天正的天鷹軍團,明教已經沒有任何希望。二月七日清晨,在反對派全部缺席的情況下,殷天正率領軍隊趕回了闊別多年的光明頂,並在軍隊簇擁下,在聖火廳匆匆舉行了即位典禮,宣稱自己為明教第三十四代教主。這個不合法的程式沒有被後來的教史追認。
然而這已經是最後的瘋狂。殷天正父子的全部努力,也不過是讓明教多存活了十幾個小時,到了二月七日下午,天鷹教的主力也被殲滅,六派聯盟的主力已經攻入光明頂聖火廳,將明教剩下的數百人團團包圍。留給他們的命運,似乎只有和大衛教教徒一樣悲慘地死去15,但一個來自武當的青年改變了這一切,奇蹟般地挽救了明教徒們覆滅的命運。
這位明教的救星正是宋遠橋的獨生子宋青書,一位富有軍事天才的青年武術家,同時兼有浪漫的詩人氣質,堪稱武當的馬克 ·安東尼( Marcus Antonius)。事實上,他是武當新一代弟子中最傑出的人才,在他大多數同齡人還在江湖世界的底層煎熬時,他已經進入了武當的權力中樞,被普遍視為第三代掌門人的最佳人選。在這次光明頂遠征中,武當在他的戰術指15譯者按:指 1993年美國大衛教教徒在軍警圍攻下於卡梅爾山莊集體自焚。
揮下曾多次巧妙地在極其苛刻的條件下取得戰鬥的勝利並最大限度地儲存了自己的實力。令少林削弱武當的圖謀一次次破產。他在流沙地會戰中進一步展現了他的指揮才能,利用戰場上微妙的時間差進行快速機動作戰,以此戰勝了優勢的明教軍。
在聯軍攻入光明頂後,一個顯著的難題擺在了武當面前。在戰前會議中,少林要求實力儲存最完好的武當作為前鋒,掃清明教的殘餘力量。這顯然會遭到明教的殊死抵抗而讓武當蒙受巨大的損失。宋青書當機立斷,提出了將混戰改為比武,由六派逐一派出人手,和明教的武術家們進行一對一比武的建議。顯然,這對於第二代弟子出類拔萃而第三代尚未成長起來的武當是最佳的策略:這意味著武當只要推出幾個一流武術家就可能獲得勝利,而不必冒青年弟子大批損耗的危險。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建議將作為主盟者的少林和其他門派拉到了同樣的地位,讓他們必須面對同樣的風險,而不可能利用軍事調動的許可權為所欲為。而對於峨嵋、華山等中小門派來說,他們也無法像實力雄厚的少林一樣不吝惜人力硬拼,而寧願單獨對壘。因此這項提議很快得到了大多數門派的響應。作為武術界的通行法則,少林對此也找不到過硬的反對理由,而不得不在各派的壓力下勉強同意。
正是這個小小的改動在無意中拯救了明教。雖然在雙方實力對比懸殊的情況下,這看上去只是六派聯盟換一種方式取得勝利,然而事情的進展卻令人難以想象。顯然,已經在滅亡邊緣的明教殘部必須抱著破釜沉舟的心態,盡最大的實力死戰,而六派聯盟卻各懷私心:既然勝利似乎已經在望,每一個門派都會指望其他門派去流血犧牲以消滅強敵,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