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讓夫人給崔大人見禮,然後囑咐夫人照料家室,夫人叮嚀大人路上保重。寇準說:“夫人,路上倒不會出事兒,只是到了東京汴梁之後,審理大案未必如願,此案問好,是我全家得福分,此案問差,恐怕難免掉頭之罪,我若喪命,夫人切記莫要過於悲痛,更不要為我守節,帶著孩子可以再嫁一家。”
崔文在旁邊一聽,心想這寇準後事都安排了,這回到東京是玩命去的,好厲害。
寇大人說:“老爺何出此言,願你此去諸事如願,我母子在家為你焚香禱告,求助神靈……”
寇準告別了妻子,牽著馬離開了家門。崔文和他剛剛走到衙門口時,見全堂衙役早已在此等候,見寇準一到,忽拉一聲,盡都跪倒:“小人給大人見禮……大人您要高升啦,小人給大人送行。……”
崔文一瞧,這衙役們眼裡都含著淚水……哎呀!這個窮縣令人緣兒不錯呀!這些當差的,跟他還難捨難離的。在寇準讓這些差人給欽差大人見禮的時候,崔文問他們:“你們跟寇大人都幾年啦?”
這個說:“我三年。”
那個說:“我五年。”
“我七年。”
“我九年。”
崔文說:“寇大人待你們挺好啊?”
差役們說:“欽差大人,不是寇大人待我們好,是寇大人待我們霞谷縣好。我們這個地方因為地瘠民貧,來了多少縣令都呆不住走了,說我們這是窮山惡水,潑婦刁民。寇大人來了,連任三人,頭三年打官司的擠滿門,後三年大堂上少見人,最近三年老百姓睡覺都不插門,霞谷縣變成了青山綠水,安善良民啦!今天大人要走了,我們怎麼能捨得了啊!”崔文心想,這寇準還真有點本事。
寇準說:“差役們,我寇準在此為官九年,多有對你們不起之處,今日告別,還望你們海涵。再有新大人上任,你們都要盡心竭力,為民辦事。”
眾差人都說:“大人的話,小人們記住了。”說話間,有兩個差人捧獻上一個包袱,說道:“寇大人,您為官九年,兩袖清風,今天我們不能看著您穿著帶補丁的袍服去京城見駕,我們幾個人連夜給寇大人趕製了一身袍服,還有一雙靴子,請寇大人換上。這衣服和靴子不白給您,您把這新的換上,得把舊的留給我們,我們把寇大人的舊袍服、舊靴子,陳擺在大堂之上,看見這袍、靴,猶如看見了大人,算作留下的紀念吧!”
寇準聽罷說:“好吧!就得換新的這買賣不賠本兒……”
寇準換上了新的袍服、靴子,舊袍靴交給了差人。
寇準隨崔文來到店房之後,會同眾差役出店房正待上馬,就見縣城的大街上如趕集上會的一樣,男女老少都出來了,有不少買賣鋪戶搬出來了桌子,飯館門口擺走上了酒罈,大道兩旁,有端茶的,有端酒的,還有端點心盤兒的:“寇大人,聽說您要高升啦!喝一碗霞谷縣的水吧!”
“喝一碗霞谷縣的酒吧!”
“嘗一嘗霞谷縣的點心吧!”
“到了東京可別忘了我們霞谷縣的人哪!”
……
寇準見此情景,連說:“謝謝,謝謝,多謝鄉親父老,這水我要都喝了,肚子就裝不了啦!酒要都喝了,就醉躺下啦!點心要都吃了,撐的就不能動啦!這樣吧,我眼睛一看,就算吃啦,喝啦!”
百姓們一聽都樂了。
崔文在旁邊愣啦!這是怎麼回事?一個縣令被調走,在全城會引起這麼大的舉動嗎?萬民設宴,夾道相送,這個寇準可不是一般的人,他能擁有萬民之富。正在他思慮之時,就見前邊來了一幫人,為首一個老者,皓髮銀髯,體態健壯。老頭旁邊有兩個小夥子,搭著一個金漆大托盤,托盤上一塊紅綢子蓋著鼓鼓囊囊的東西,不知是什麼。這老者來到寇準跟前,雙膝跪下,寇準趕忙用手攙扶:“老人家,快快請起,有話請講。”
老者說:“寇大人,聽說您要走啦!全霞谷縣的老百姓託我見見您。您在霞谷縣連任三任為官九年,不是我們留,您早該高升啦!這九年,您為我們霞谷縣的人操碎了心,熬盡了血呀!霞谷縣的人富了,您大人您家裡窮了。您愛民如子,兩袖清風啊!平常給您送一個大錢的東西,您都不要啊!今兒個您要走啦!我們老百姓給您湊了倆錢兒,買酒不醉,買飯不飽,路上您留著零花用吧,錢雖不多,這可是霞谷縣人的心哪!”
老者衝旁邊一擺手,倆小夥子抬著那托盤過來了,紅綢子一掀,裡面露出了雪花白銀五百兩。
崔文在旁邊一看,心想我那四十兩不至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