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害本身是有官職的,李是梁王,還兼著雍州刺史(州長)。李旦是昭武副尉(正六品武散官)、杜荷是振威校尉(正六品武散官)。
他們是散官,不是朝廷的正式官職,不需要到朝廷上班。
大唐的官職分為正官和散官。正官是正式的官職,擔任著相應的職務。
散官是一種榮譽官職,代表著他的品級,也就是社會地位。散官就是隻拿錢不用上班的那種,只是待遇相當於正官的一半,也不享受上班者如加班費等其它福利。
御史們彈劾了三害以後,大臣們中間也站出來的不少人,足有20多名,也紛紛複議,要求嚴懲三害,以振朝綱。一時間朝堂上沸沸揚揚的。
這些人都是四皇子李泰的手下,
唐太宗李世民聽完了他們的意見,沒有馬上表態,他問道:“還有其他人有意見嗎?”
太子李承乾第一個站出來,他說道:“父皇,列位臣工,我認為梁王等人並沒有什麼過錯,薛延陀部族的武士在西市挑起事端,欺負我大唐百姓,梁王等人上前制止,解救了我大唐的百姓,這樣的行為應該給與肯定。”
太子一說話,右衛大將軍(長安衛戍區司令)侯君集站了出來。侯君集38歲,身材高大,長方臉,臉型消瘦,一雙眼睛精光四射。他是李世民原來秦王府的舊將,凌煙閣排名第17位。以脾氣暴躁著稱。
他說道:“打了就打了,薛延陀那些混蛋,就該這樣對付,有什麼錯?”
盧國公程咬金在凌煙閣排名第19位,他的外貌形象和黑旋風李逵有得一拼,只是面板比他白一點,性情又要狡猾得多,不過,出身瓦崗寨混世魔王的他,脾氣暴躁和李逵是一樣的。
他大聲說道:“打得好,俺老程要是在現場,也早就上去揍他們了。沒錯,梁王他們沒有錯。”
武將們紛紛聲援三害,一些太子系和吳王系的大臣也表示支援三害。
四皇子魏王李泰,小名青雀,15歲,長相一樣的英俊瀟灑,只是他的體重超標,一張臉圓圓的,有些變形。李泰才華橫溢,聰敏絕倫,好士愛文學,工草隸,集書萬卷,是當時的書法家、書畫鑑賞家。
在諸位皇子中,李世民最喜歡的就是他了。
唐太宗對李泰百般寵愛,經常帶著他四處遊幸,甚至不過短短一日見不到他,也要派自己養的一隻名為“將軍“的白鶻去送信,一日之內鴻雁往返數次。
根據史書的記載,李泰“腰腹洪大“,不過唐太宗見到愛子如此圓滾滾的模樣,擔心的卻不是太胖的話會影響身材,而是覺得兒子這樣上朝參拜的時候一定會很辛苦,心疼之下特別准許他乘著小轎子到朝所,真是前所未聞。
李泰內心實在是看不上太子李承乾,他認為吳王李恪才是他最大的敵人,因此,不放過任何一次打擊李恪的機會,這也是他發動這次攻勢的原因。
李泰看到情況有些不對,他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就輕輕咳嗽了一聲。
禮部尚書王曾經擔任過李泰的老師,他站出來說話了。他說道:“皇上,鴻臚寺報告,因為梁王李等人毆打薛延陀使臣,在前來朝賀的各國使臣中造成了恐慌,各國使臣紛紛質疑長安的治安狀況。”
說到這裡,他看看李世民的臉色,可是李世民不動聲色,他看不出什麼來。他只好接著說下去:“臣以為,御史們的彈劾是有道理的,梁王等人在長安街頭滋事,的確有損大唐的形象。”
這時,吳王李恪站出來說話了。
第十四章 不愧是朕的兒子
昨天,中書侍郎(秘書長)岑文字值夜班,他也沒有料到魏王會在今天發難,他原本以為他們會在春節過後才會動手的。因此也就沒有提前給李恪通氣。
吳王李恪因此不知道唐太宗的真正心思,他看到御史們攻擊弟弟梁王,就急於撇清自己和弟弟的關係,免得牽連自己。
他說道:“父皇,臣的弟弟頑劣不堪,而且屢教不改,臣的母妃和臣已經在昨天對他進行了懲罰。臣認為,梁王的所為給朝廷增添了麻煩,的確是應該嚴懲。不過,看在他年紀尚小,請父皇對他從輕處罰。”
魏王李泰看到吳王李恪委曲求全,心中暗暗得意。
提出彈劾的御史們,以及支援李泰的大臣們,看到對手的尷尬處境,也十分滿意今天的攻勢取得的效果。他們繼續對三害發動攻勢,要求嚴懲三害。
這時,唐太宗李世民發話了,他說道:“你們說說,該如何嚴懲梁王等人啊?”說這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