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楊承歡跑進正屋,司徒睿回房拿來了紙墨筆硯,楊承歡攤開一張紙,拿起從外面撿來的樹枝沾了墨汁寫了起來。
司徒睿已經習慣了楊承歡不用毛筆寫字的癖好,撿楊承歡一時半會兒也寫不完便出去繼續跟楊承軒下棋。
楊承歡拿著樹枝,思考了一下,馬上提筆,只見唰唰唰沒幾下楊承歡就寫好了,楊承歡吹乾墨水,笑了笑看著自己的成果,嗯怎麼看都覺得不錯。楊承歡拿著這古代的第一份策劃書出來院子裡找曾啟海。
曾啟海接過楊承歡說的策劃書認真地看了起來,一看曾啟海震驚了,他從沒想過做一樣東西需要考慮那麼多,考慮得那麼細。如果村裡人都願意按著策劃書上寫的做,那翠竹村一定會富起來。
楊承歡給曾啟海講解了一下策劃書上出現的一些新名詞,又把整個流程梳理了一下後,才洗手去吃飯。
下午,曾啟海午休醒來後就拿著策劃書去了李財富家,談論的過程怎麼樣,楊承歡不知道,只知道曾啟海回來的時候滿臉笑容,像撿了個寶貝似地,楊承歡也就知道事情成了。
過了幾日村長李財富把全村人都召集到了村裡的學堂裡。李財富看著村裡每家都派了代表來,清了一下嗓子說“今天把大家叫來是跟大家說件事,我和幾位長老商量了一下,覺得我們村裡農閒的時候都是沒有什麼別的進項,所以打算在農閒的時候,把人都召集到一塊編織竹製品,然後拿去賣,掙點銀子補貼家用”
李財富這話剛一說完就有人問“村長,我們編織的也就是一些籮筐、簸箕什麼的,根本賣不了幾個銀子啊”“是啊,是啊”眾人附和道。
李財富揮手讓大家安靜說“我們不止是編織籮筐和簸箕,還會編織竹蓆、竹椅、竹桌子等,反正竹子能做的東西我們都會做”
人群中的劉大壯說“那這竹蓆是什麼東西啊?”李財富笑著說“這竹蓆就是我們睡覺用的席子,竹子做的席子涼爽,並且不宜長蟲,耐用”眾人恍然大悟。
李財富接著說“我們已經分好了不同的組,有專門做竹蓆,也有專門做竹椅竹桌子,待會兒各位就按照自己擅長的手藝,來這裡報名,家裡還有人會編織的沒來就快去通知,家裡的女人會編織的也是可以報名的,工錢會按照做不同的竹製品給,同一組裡做的好做的快的人得的銅板就多,做的少的得的銅板也少”
這下人群中沸騰了,不少人還跑回家去把沒來的人也叫來報名。現場幾位長老坐在一張桌子前,拿著紙筆給報名的人登記。
李財富按照曾啟海給的策劃書,把組分成了做竹椅竹桌子的為一組,編織竹蓆的為一組,這兩組大多數安排的都是年輕力壯的男子,而女人就安排在了編織窗戶掛簾、馬車掛簾,還有就是編織一些供女子裝胭脂水粉用的小竹筐,都是帶有蓋子的那種。
村裡的老人大多數手藝都很精,楊承歡就提議曾啟海安排這些人做一些比較難的竹子工藝品,例如讀書人用來掛毛筆用的架子,當然楊承歡要的可不是普通的架子,而是用翠竹村獨有的翠竹做的架子。
翠竹村的翠竹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外皮上有各種各樣的自然形成的圖案,楊承歡就是讓村裡的老藝人們在不破壞翠竹外層的圖案的基礎上,做出好的工藝品。文人騷客多喜歡雅緻的東西,想必這樣的筆架子會很受歡迎。而司徒睿則把村裡會畫畫的人組織了起來,專門負責給一些竹製品繪製一些精美的圖案上去,這樣的活費時費力,給的工錢也是所有組別裡最高的,村裡人對上個學堂會捉毛筆的人都有一股敬佩感,所以也沒有什麼不滿。
經過兩三日的報名,村裡除了不會編織的孩子,其他人都集中到了學堂裡來編織。剛好這幾天學堂講學的先生有事回家去了,正好方便了村民們編織。
曾啟海和沐氏也報了名,曾啟海被分在了編織竹蓆這一組,沐氏則去了編織窗戶掛簾這一組。
這天楊承歡閒著沒事就去學堂看沐氏他們編織,走進去就看到了一副熱火朝天的景象,鄰邊幾個人說說笑笑的,也不覺得時間難熬。
楊承歡走到曾啟海面前,看著一片片的竹籬在曾啟海的手下神奇般地變成了竹蓆的一部分。楊承歡隨便看了一下發覺曾啟海編織的竹蓆好像和別人的不一樣,楊承歡再仔細看了一下還真的不一樣,原來曾啟海把竹子外層的自然形成的條紋都弄到了同一個地方,雖然看不出來是什麼形狀,可是認真看一下卻覺得很有韻味。
楊承歡蹲下來說“曾叔叔,你是怎麼做到的?”曾啟海看了一下楊承歡指著的部位說“我就想著這竹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