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5部分

列顛與法蘭西、西班牙在加勒比海、中美洲、蓋亞那一帶的爭奪,以上百次海上單艦對決和艦隊攻取港口的戰鬥體現。加勒比海盜時代很快終結,所有海盜也搖身變作私掠船,被納入到戰爭體系中。

哈瓦那、太子港、聖多明各、聖胡安。原本屬於法蘭西和西班牙的加勒比海據點一一落於不列顛手中,再加上南美蓋亞那殖民地的擴張,原本在加勒比海和中美洲一帶的殖民三國演義格局,已變作不列顛一家獨大。這也得益於賽里斯歐洲艦隊在地中海的存在,不僅牽制了法蘭西和西班牙兩國至少三分之一海軍主力,戰前不列顛受賽里斯啟發。大批建造的超級巡航艦(也稱重型護衛艦)也發揮了關鍵作用。

對協約陣營主力法蘭西來說,兵力投送範圍受到限制也是好壞皆有,眼見海軍半廢,丟失加勒比海據點之勢已難以挽回,路易十五對北美殖民地更加上心了。專注於北美戰場的結果是,不列顛在加拿大沒能抵擋法蘭西的侵入,戰火在三大湖南面,密西西比河上游東岸燒得通紅。

相比之下,不列顛在歐陸戰場和加勒比海投入過多,影響到了北美力量。不列顛不得不盡力發動北美十三州的殖民地力量,同時默許賽里斯以usa(美利堅聯合酋長國)為代理,整合印第安人,共同對付法蘭西人。由此埋下的一系列隱患,以及戰後為彌補國庫,對十三州的橫徵暴斂,以及翻臉不認美國的短視之行,直接導致十三州獨立,阿美利加聯邦,另一個usa誕生。

聖道四十八年,西元1766年,中亞烽煙由熾轉緩。

賽里斯所組的中亞汗國同盟牢牢佔據鹹海地域,兵鋒抵達裡海東北岸,距離莫斯科不過一千六百公里。這讓俄羅斯人心中深埋了五百年的恐懼再度翻騰起來。

賽里斯所掀起的“哥薩克…烏恩齊運動”,即向俄羅斯統治下的哥薩克農奴許諾授予賽里斯烏恩齊人身份,引發了俄羅斯南部哥薩克的大規模起義。在另一個位面裡攪動俄羅斯的哥薩克英雄普加喬夫,提前十來年參與到反抗俄羅斯統治的哥薩克義軍中。

巨大的壓力逼得俄羅斯幾度認真考慮過退出歐洲戰場,全力應對賽里斯的西進。但因歐陸波蘭的攪局,引得丹麥和瑞典全力加盟,再加上波蘭親俄勢力的凝聚。使得俄羅斯能在歐陸方向稍稍鬆氣,能在中亞投入更多資源。

除了不斷增兵中亞戰場外,俄羅斯與奧斯曼土耳其的同盟關係進一步深化,雙方所扶持的波斯傀儡政權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漸漸對賽里斯西進鋒頭形成了包圍之勢。

賽里斯原本還有一個更大的包圍格局,那就是針對波斯的西域…天竺南北夾擊,可賽里斯天竺當局在處理天竺北方伊斯蘭勢力的政策上出現了方向性失誤,加上國內工商資本對天竺這塊現成市場和原料地的興趣遠勝遙遠且貧瘠的波斯,不願意不計成本收益地繼續向西進發。天竺沒能發揮側擊作用。

在這一年,賽里斯最不希望看到的局勢終於出現,那就是奧斯曼波斯聯軍在南,俄羅斯在北。上下鉗住了賽里斯西進之勢。…;

年初在希瓦汗國花剌子模綠洲爆發的花剌子模會戰,是賽里斯西進中亞以來規模最大一場戰役。作戰雙方分屬二三十個勢力,各個附屬勢力在戰鬥期間的反叛投敵行為令人眼花繚亂。

持續近月的會戰由一系列中小規模戰鬥構成,鑑於同時橫在雙方主力之前的補給難題,賽里斯、俄羅斯和奧斯曼三國正規軍並沒有貿然投入決戰,而是靠各自的附從軍作戰。如此一來,一月之內,雙方接近二十萬的人員死傷也就毫無意義,難以靠其評判勝負。

如果說這場會戰有什麼收穫。那就得全歸結到政治領域。賽里斯意識到了克服補給難題前,不可能靠單純的軍事力量有效地控制裡海東岸。而俄羅斯和奧斯曼也意識到了,除非改善自己在中亞政治環境中的地位,否則難以靠軍事手段將賽里斯打回蔥嶺以東,賽里斯在中亞已經有效組織起一個汗國聯盟。

由此在中亞一帶,大規模戰事漸漸消沉,取而代之的是小規模的襲擾和密集的外交博弈。相比之下。陳兵二十萬的俄羅斯和陳兵三十萬的奧斯曼波斯聯盟,幾乎被軍費壓垮了脊樑,而賽里斯雖也面臨財政壓力,卻遠比敵人輕鬆。花剌子模會戰後,中亞局勢轉為對峙,議和已是大勢所趨。

寰宇大戰的影響無處不在,俄羅斯左右支拙的後果是,中西伯利亞和東西伯利亞被全部放棄。班第一派的北滿由此獲益。以雅庫茨克為據點,將薩哈諸族人納入統治,在冰天雪地裡繼續苟延殘喘。而兆惠的東滿則高舉愛新覺羅舊清大旗,在英華的暗中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