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的人。韓愈既以這樣的人自我標榜,也以好為人師而著稱。《新唐書》本傳說他“成就後進士,往往知名。經愈指授,皆稱“韓門弟子”。
韓愈這樣的人,自然有資格為師。
而他的所作的《師說》固然有當時的出發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師說是最接近師道的一片駢文。
故而,司徒刑《師說》一出,不僅有漫天的文氣,而且司徒刑對師法也有較深的體悟。
不尊師重道的,都可以以師法處之。
師法和民約鄉規有些類似,民約鄉規是在道德的基礎上,對《大乾律》的一種補充。
而師法也是如此。
不過他的範圍從一鄉一地,變成了儒家宗門。
“你可敢以自己的文膽發誓,並未做違背師法之事,否則文膽盡碎,終生不得修行!”
看著司徒刑臉上威嚴越來越重,青年儒生彷彿看到了已故的恩師,不由的心頭惴惴,眼神遊離。
文膽是儒生的力量源泉,更是積攢文氣的地方,文膽破碎的人,沒有資格借用天地之間的文氣。
一旦文膽被廢,那個儒生就會高高在上的書生徹底淪為廢人,不僅喪失了科舉的機會,並且還會被世人所摒棄,遭人白眼。
上次成郡王身邊的那個謀士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為文膽被廢,他十數年積累的文氣一朝喪盡,並且念頭受損,全身氣血潰敗,變成“手無縛雞之力”的廢人。
雖然成郡王憐惜他,並且出於千金買馬骨,收買人心的考慮,沒有將他立即逐出府邸。
但是那個謀士在王府的地位已經大不如以前。甚至就是幾個卑賤小廝也敢隨意捉弄,斯文掃地。
看著咄咄逼人的司徒刑,青年儒生眼睛中不由的顯露出一絲慌亂。
但是今日之事司徒刑步步緊逼,讓他根本沒有躲閃的餘地。
而且他沉下心,將近日的言行全部梳理,實在不知,究竟為何犯了師法。看著步步緊逼的司徒刑,他的眼睛中不由的閃過一絲狐疑。
司徒刑如此刻意,是不是在虛張聲勢,讓自己自亂陣腳。從而搬回被羞辱的一局。
“荒謬!”
“真是荒謬!”
“血口噴人!”
“司徒刑你可敢以文膽發誓,但有誣告,當受反噬之苦!”
四周人看著唇槍舌劍的兩人,眼神中不由的升起一絲震驚。
騙神騙鬼難騙心。
以文膽發誓,就是要拷問自己的內心。
司徒刑如果真的誣陷。
心靈必定會出現裂隙。
師法反噬之下,輕則被廢了文膽,逐出師門。重則立即斃命。
“自然!”
司徒刑看著惱羞成怒,有些歇斯底里的儒生,沒有任何猶豫的點頭答道。
“只要我誣陷,立即文膽破碎!”
青年儒生沒有想到司徒刑竟然如此痛快的發誓,看著老神在在,智珠在握的司徒刑,他的心中不由的一突,感覺自己好似入了司徒刑的轂中。
司徒刑好似一個巨大的蜘蛛,在不動聲色間給自己編織了一張大網。
結網以待!
現在他只能寄希望於司徒刑步步緊逼,真的只是在虛張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