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九章 人性本惡

在。

同樣車匠造好車子,就希望別人富裕;棺材匠做好棺材,就希望別人早死。

這並不是車匠仁慈而棺材匠狠毒:別人不富裕,車子就賣不掉;別人不死,棺材就沒人買。甚至是親如一家的人也如此,一旦后妃、太子結稱一個利益集團就會希望君主早死,如果君主不死,自己權勢就不大。

這些並非因為憎恨君主,而是因為只有君主死亡他們才能進一步獲得最大利益。

可見韓非在解釋人的行為上完全拋棄了儒家“仁”的概念,認為儒家這些概念在理解人時完全不必要,甚至有害。

韓非進一步徹底否定了儒家“仁”的基礎----家庭。孔子認為孝悌是仁之根本,但韓非透過觀察事實認為:

為人主而大信其子,則**臣得乘於子以成其私,故李兌傅趙王而餓主父。為人主而大信其妻,則**臣得乘於妻以成其私,故優施傅麗姬殺申生而立奚齊。夫以妻之近與子之親而猶不可信,則其餘無可信者矣。(《韓非子·備內》)

做君主如果相信“仁”,並進一步相信他的兒子會孝順,人們就能利用他的兒子來實現自己的私利,比如李兌輔助趙壬最終餓死了主父。做君主而非常相信儒家對夫婦這一倫理的解釋,人們就能利用他的妻子來實現自己的私利,比如優施幫助麗姬殺死太子申生而改立奚齊。即使是像妻子和兒子那樣親近的人還不可相信,其餘人就沒有可相信的了。親如夫婦、父子這樣的關係都是受利益決定,所以儒家所提倡的“仁愛”觀念是一種形而上學玄想,沒有任何現實的基礎。最終韓非認為“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韓非子·劫殺臣》),用簡短的話來說就是趨利避害。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高官厚祿之下,必有勇夫。這就是人心,人性本惡,故而需要嚴刑峻法來束縛。

“妖孽,吃某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