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甑淖鈧沂怠⒆羈煽浚�釵匏降吶笥眩�

拉豆秸

拉豆秸

王平

黑龍江盛產大豆,大豆全身都是寶:豆秸可以當燒柴,豆皮子還可以餵牛。

我們小鎮愛輝在黑龍江省東北部,主要農作物是小麥、大豆、玉米。大豆鄉親一般稱為黃豆、豆子,豆秸被叫成“豆荄”。

每年九月下旬至十月中旬是收大豆的時節。大豆早熟的時候,國慶節前就收回了家,晚熟的時候十月七八號才開始收割。收完大豆,就該拉豆秸了。

我在鎮裡上班,農忙時趕上假期就幫父母幹農活兒,算是個“業餘農民”,參加拉豆秸也有十來個年頭了。從我開始參與拉豆秸就是用小四輪兒拉,早不用馬車了。拉豆秸前,小四輪兒車斗兒的三塊大箱板得先卸下來,然後在車斗兒上用四根長木頭搭成一個長方形平面支架,支架用鐵絲固定。這樣弄好後就可以多裝豆秸了。拉豆秸時往車上挑豆秸叫“挑車”,工具是三股或四股的長把兒大叉。在車上擺豆秸叫“裝車”,一般用普通的小叉子。

在我們家鄉拉豆秸多是夫妻二人組合。丈夫開小四輪兒,往車上挑豆秸,妻子在車斗兒上擺豆秸,能在車上堆起好高的一堆豆秸來。即使是五十出頭的夫妻,也能勝任這種組合,幾垧地的豆秸就是夫妻二人幹。如果參與的人多,有時大姑娘或小媳婦還當起小四輪兒的司機,車開得又穩又好。拉完豆秸,有牛的還要拉豆皮子。

我這個業餘農民就會往車上挑豆秸。最早幹那兩年,豆秸堆高了往上扔就費勁兒,後來慢慢熟練了。去年是大豆豐收年,許多人家的豆秸拉不過來。今年因為夏天雨水過多,大豆還是減產了,豆秸就很金貴。父親去世後,老姨夫便是幫母親拉豆秸的主力。今年十月十四日是個晴天,老姨夫開著小四輪兒拉著老姨、母親和我,來到村南的豆地。那塊地很開闊,一條壟長六百多米。老姨在車斗兒上裝車,老姨夫開車挑車一起來,我和母親挑車。豆秸一堆堆地分散在壟上,共有十多趟子。今年的豆秸可能是收割機的原因有點碎。我們四趟子一起裝,往上走到一大半兒的時候,豆秸就堆起挺高了,我的身上也感覺出汗了。到了地頭,往回返時三趟子一起裝。裝了一百多米,我們就開始用傻繩攏車。沒有角絞棒兒,只是簡單攏上,因為家離豆地比較近。回到家,老姨夫選好位置將車停好,一點兒點兒張起鬥兒來,一車豆秸便卸了下來。我們共拉了兩車半的豆秸,後半車是往堆在地上的豆秸垛挑的。這樣不僅是為了堆得利索,主要是防止留有間隙春天時漏雨。

深秋的時候,鄉親家家都堆著豆秸。看著不起眼兒,可省了不少的煤和木柴。拉豆秸,燒豆秸,成了鄉親的一種特有的民俗。 。 想看書來

十月放歌

十月放歌

王平

十月,是一串金色的時光,三十一個日夜都有光芒溫暖著人們的眼睛和心靈。

十月,在東北,在我們的家鄉正是大豆成熟的時節。大豆早熟的時候不多,收割的日子大多在十月上旬的時候。秋高氣爽,天高雲淡,走進廣袤的豆地,你會看到一片片成熟的大豆金燦燦的,是一種暗的金黃色。一臺臺收割機開進了豆地,像一個個巨人在小跑著,發出轟鳴的聲音,不久,鄉親的小四輪兒便會停在收割機旁,準備放糧。大豆從收割機放到小四輪兒鬥兒裡的那一幕甚是好看:無數顆豆粒兒組成一個金黃色帶子被收割機放下來,豆粒兒又似密集的雨點兒蜂擁著往下落,一場小小的“黃金雨”便這樣下起來了,一會兒小四輪兒的車斗兒便被裝滿了。

鄉親用小四輪兒把一斗斗兒的大豆拉回家,鋪展在自家院兒裡的水泥曬臺上。曬乾後再裝進倉房,準備價錢合適的時候出售。

鄉親收割完的豆地裡還有豆秸和豆皮子,豆秸拉回家可以當燒柴,豆皮子拉回家可以餵牛,大豆全身都是寶啊。

十月,鄉親摘下的大白菜在陽光下曬幾天就準備下窖了。一起下窖的,還有土豆、蘿蔔等蔬菜。

十月一日是一個舉國歡慶充滿喜氣的日子,在我們鄉村不是收大豆就是拉豆秸,頗似一個“勞動節”。可節日不會只是吃好菜喝好酒,特別是國慶節,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是很有分量的。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許多作家、詩人、文學愛好者都用或詩或文的形式,表達了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我草就了一篇散文詩《為祖國歌唱》,雖然粗糙,但還算有點兒真情實感。在回憶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歷史時我寫到:“那焚燒舊世界的星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