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身後的李元吉、李神通、李南天等李閥猛將,天策府眾高手如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羅士信、龐玉、李世績,李元吉系的將領史萬寶、薛萬徹、馮立本、康鞘利、梅…等全體移形換位,搶往戰略位置,以應付即臨船上的近身血戰。
誰都曉得箭網不足以阻止三人強登鉅艦。
跋鋒寒低喝道:〃換氣!〃
寇仲和徐子陵同時探手,抓住跋鋒寒雙臂,運轉體內真氣,倏地改前衝為上躍,來到高於船首近兩丈的高空,斜斜往遠在平臺上的李世民投去。
箭矢全部射空。
艦上一陣混亂。
玄甲戰士紛紛棄弓,拔出腰間佩刀,在船首結成陣勢,後移往平臺前下首處,攔住前艙門入口。
天策府諸將則搶往李世民四周護駕。
只李世民仍安坐平臺太師椅內,神色自若。
三人飛臨船首,跋鋒寒使出千斤墮,沉氣下降,偷天劍發出嗤嗤劍氣嘶叫的可怕異響,手上像生出萬道劍芒,掠過甲板,往把守艙門的玄甲戰士攻去。
跋鋒寒全力出手,確有驚天懾日的威勢。
李世民從椅內彈起,拔出佩刀,喝道:〃封門!〃
左右的羅士信、龐玉、李世績翻下平臺,加入玄甲戰士的陣營,務要守穩艙門,不讓跋鋒寒等有破門而入的機會。
李世民和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移至平臺邊沿,居高臨下嚴陣以待,既可阻止三人躍上平臺,又可呼應平臺下方把門的己方人馬,戰略應變無懈可擊。
寇仲和徐子陵比跋鋒寒稍緩一線落在船首甲板上,此時李元吉、李神通、薛萬徹和另兩名不知名的將領從左側攻至,而李南天、史萬寶、康鞘利、梅…、馮立本與三名亦是不知名將領則從右檔攻來,每一個敵人均是全力出手,毫不容情,皆因曉得三人厲害,稍一不慎隨時會在三人的凌厲反擊下落敗身亡。
一時刀光劍影,勁氣橫空,敵人強大的攻勢全面發動,其力實足以一舉把三人像以臂擋車的螳螂般輾個粉碎。
艦上其他數百名玄甲戰士分出五十多人搶往船首位置,堵塞所有進路,其他人則集中往左右兩舷和船桅望臺處,以弓矢嚴密戒備,防止他們投往河水去。
鉅艦同時移往河心,使他們難以躍返河岸,船上之戰遂成困獸之鬥。
〃鏗鏗鏗鏗〃!
刀劍交擊聲音首先連續響起,拉開血戰的序幕,跋鋒寒的偷天劍以絞擊的手法,先後擊中四名玄甲戰士迎面劈至的大刀,玄甲天兵不愧為李世民的津銳親隨,人人功夫了得,竟能刀不脫手,可是跋鋒寒借劍刃送出的真氣,卻教他們手臂痠麻至吃不消的地步,忙退往己陣內,讓其他戰友補上他們的空位。
出乎所有人料外,跋鋒寒不進反退,往後撤移兩步,兩邊敵人蜂擁殺至,前方雜在玄甲戰士陣中的羅士信、龐玉和李世績乘勢搶往陣前,帶領己方戰士正面向首當其衝的跋鋒寒發動狂猛如裂岸驚濤般的反擊。
徐子陵護在跋鋒寒左側,心神靜若止水,他把注意力從全域性轉移到正攻向他一方的李元吉、李神通、薛萬徹和兩名陌生唐將身上,思慮空靈如神,無有遺漏。
李元吉的裂馬槍不住旋轉,轉得裝在槍上反映著船上風燈光芒的血擋有如光環,在空中畫過充滿力量的線路,彎擊而至,攻擊的目標卻非是他徐子陵而是跋鋒寒,可見他對跋鋒寒適才對他言語上的侮辱,恨之入骨,務要置跋鋒寒於死地。
徐子陵隱隱感到這正是跋鋒寒的目的,而他的不進而退,正是讓李元吉有此機會。
此舉所冒風險極大,因為李元吉不但不非是省油的燈,且可能是天下第一擅用槍法的高手,不過他們今晚正是要從險中求勝,不冒風險怎行?
徐子陵猛下決心,不代跋鋒寒應付李元吉的裂馬槍,手印變化,右手指尖往最先攻及的薛萬徹銅棍點去,左手撮掌成刀,劈往幻起漫天劍雨往他灑來的李神通。
其他兩名將領一使雙斧、一使長矛,均奮不顧身的朝他身上招呼,四敵像蟻遇蜜糖般附身而來,不予他任何喘息的機會。
輸入者:wter、Wilson、Lm
//nsh。ye
第二章 橫渡大河
寇仲井中月出鞘,高度集中凝聚的津氣神立即似有著落直貫刀鋒,真勁透刀而去,令井中月像有生命與靈感般變成身體的一部份,通靈如神。
從右側來攻的是李南天的劍、史萬寶的矛、康鞘利的刀、梅…的金槍、馮立本的劍和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