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克和鄧直昔克的地盤,可能貨物和人都不保,更別說賺錢了,可如果走海路,則完全可以直接從黑海西岸抵達東岸波斯帝國的海岸,還可以讓船隊南下穿過土耳其海峽進入愛琴海,隨後又進入地中海,可以抵達塞普勒斯、敘利亞、耶路撒冷、亞歷山大港、迦太基等等地中海沿海城市。
秦東知道現階段建造船隊的規模不能太大,得慢慢來,第一是因為他沒有這方面的人才,第二因為這段時期局勢計較緊張,他隨時有可能需要大規模動武,軍隊開拔就需要龐大的軍費開支,要用錢,而且是用大錢,建造船隊也是一個燒錢的行當,如果現在就大規模打造船隊,不僅沒有人來駕船帶隊,而且投入太多的資金段時間內有見不到回報,那麼當軍隊需要大筆軍隊時拿不出軍費就麻煩了,所以大規模建造船隊必須要等局勢穩定下來之後,在現在小打小鬧則是沒有問題的。
秦東被任命為東院大王之後,他手底下的人也跟著水漲船高,不過這段時間由於太忙,他沒有經歷和時間準備給手下人升官和加薪的事情,對於升官和加薪,秦東有著一套嚴格的制度,並不是隨心所欲的想提拔誰就提拔誰,升官必須具備幾個條件,第一,忠誠度沒問題。第二,有功勞。第三,有能力,第四,有資歷。
這四個條件中,忠誠度是排在第一位的,首先考察忠誠度,這是前提條件,如果是同時有幾個人具備提拔的可能,只有這個條件透過了,才有資格被提拔,再看功勞,兩個能力不同的人,先看誰有功勞,功勞大的人優先得到提拔,同樣的功勞,能力強的人優先提拔,如果這幾個條件都相同,最後才看資歷。
而在秦東正在消化新得到的地盤的時候,阿卑斯山中部以北,多瑙河中上游地區的局勢發生了翻天腹地的變化,匈奴帝國大單于埃拉克聽從手下大將的建議,率軍假裝北方被鄧直昔克攻擊而迅速回援王庭,一路上丟棄輜重無數,西羅馬帝國的新任軍事統帥赫拉克留斯得知埃拉克撤軍的訊息後當場就想率軍渡過多瑙河追擊,不過部署勸解調查清楚了再說,很快得知了鄧直昔克正在猛烈攻打匈奴王庭北方的山脈口,這才使得埃拉克不得不率軍回援,否則他的王庭都將不保,這下赫拉克留斯放心了,當即率軍渡過多瑙河以最快的速度追擊,卻不想在途中遭到了埃拉克的埋伏,損兵折將,致使十餘萬大軍差點全軍覆沒,被殺者達三萬餘人,被俘者多達五六萬,只剩下一萬餘人保護著赫拉克留斯逃回多瑙河南岸。
經歷此次慘敗之後,西羅馬帝國的形勢愈發雪上加霜,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下令向百姓追加徵收賦稅,籌措更多的錢財招募軍隊,使得民眾更加貧困潦倒,使得民眾更加地憎恨他。(未完待續。。)
第二百六十三章 政治聯姻?
秦東自知能夠坐上東院大王、徵東將軍完全是運氣好,恰好這段時期他升任了萬夫長,在巴爾幹地區與莫多平起平坐,再加上大單于埃拉克在多瑙河中上游與西羅馬帝國的軍隊對峙,後方又有鄧直昔克和埃內克率大軍攻其老巢,大單于埃拉克為了挽救這一危局,不得不同意了財政大臣斯科塔的提議,用東西南北四院大王取代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的職位,在東部和東南部地區,大單于能控制的大將只有莫多和他秦東。
秦東其實也知道,無論是他還是莫多,從資歷上來說都是不夠格做上東院大王的,而從其他地方調大將前往巴爾幹半島赴任則行不通,一是時間上來不及,二是從異地調遣大將人生地不熟,剛開始一年半載根本無法穩定局面,埃拉克恰恰需要的是要以最短的時間穩住東部和東南部的局面。
在秦東和莫多這兩個人當中,埃拉克其實對他們都是很信任的,不過考慮到要深入埃內克的腹地,埃拉克認為莫多要合適的多,畢竟莫多在這邊的時間很長,對東部和東南部都非常熟悉,因此抽調了莫多北上執行“圍魏救趙”的任務,留下秦東鎮守東南,但東南部太大,以秦東的官職根本鎮不住,唯一的辦法就是升他的官,秦東並不缺乏能力,缺乏的是資歷和官位,足夠大的官位做起事來則名正言順,再加上主官巴爾幹半島事務的左大都尉、斯基爾國王埃迪卡政治立場不明確,埃拉克並不放心此人。因此唯一能選擇的只有秦東,秦東就這樣走狗屎運當上了東院大王、徵東將軍。
就在埃拉克採用桑布斯和伊圖爾等人的建議在向王庭撤退的途中設下埋伏打敗西羅馬帝國的軍事統帥赫拉克留斯,並斬殺數萬、俘虜六萬餘人之後。埃拉克留下一部分軍隊押送俘虜,自己率大部主力迅速趕往王庭北方喀爾巴阡山口,等大軍趕到時,山口的防禦已經岌岌可危,還好埃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