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不合胃口?”皇后學著她的樣子緊張兮兮,小心翼翼。
&esp;&esp;除夕宮宴上的菜品自然是最最上等,都是皇后千挑萬選出來的,又是最懂溫泠月口腹之慾的女子,怎會不合她的胃口。
&esp;&esp;於是溫泠月問:“母后,您有沒有什麼願望呢?”
&esp;&esp;女子笑了:“若是新年願景,自然是國泰民安,禹遊順遂。”
&esp;&esp;可轉瞬又將目光放在一臉無奈和敬酒之人客套的傅沉硯身上:“可如果是母親的願望,當然是希望阿硯,當然還有泠泠,身子康健永遠開心。”
&esp;&esp;溫泠月咬唇,不禁低頭撫上玉鐲,“可是母后有沒有自己想要的呢?”
&esp;&esp;女子搖搖頭,溫泠月接道:“我也沒有。其實也有……但只是一個問題。”
&esp;&esp;“你說。”
&esp;&esp;“母后莫要多思,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問題罷了。”
&esp;&esp;溫泠月順了順氣,“當初殿下為何屬意於我呢?玉京優秀的姑娘比我多,家世顯赫也不光我一人。”
&esp;&esp;她聲音逐漸小了下來,像極了低喃和絮語:“何況他是太子,就算娶了我也可以再納太子嬪、昭儀、奉儀……”
&esp;&esp;這不是她 第七十二顆杏仁
&esp;&esp;溫泠月聽後詫異,忙道歉,似乎提及這些不大妥當。
&esp;&esp;皇后卻並沒有動怒,連小小的難過都不曾顯露。
&esp;&esp;“她是個極好的女子,性子溫順良善,待人謙和,在宮中從不與人交惡。家世也是數一數二的,並不比我差。”
&esp;&esp;這是溫泠月第一次從旁人口中聽聞關於傅沉硯生母的訊息。
&esp;&esp;沒想到是從皇后口中說出來的。
&esp;&esp;“入宮那年她深愛聖上,滿腔愛意的等著他,包括最初,皇帝分明也是喜愛她的。”
&esp;&esp;“可是我們一同長大,他的脾性我還不清楚嗎?”
&esp;&esp;皇后自嘲地笑笑,“玉鐲是那女子在情意最濃時準備送給皇上的信物,可在面對一次重要的利益交易時,他放棄了她。其實陛下他總是這樣,在權力和愛面前,他的選擇永遠都是單一的。”
&esp;&esp;當愛意隨著時間消磨殆盡,當最初的悸動在利益爭奪裡一次次撫平。
&esp;&esp;她對於他來說,自然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esp;&esp;後來,皇后出現了。
&esp;&esp;皇后沈氏是他早年愛而不得之人,得到權力後,自然要尋回最愛。而那個昔日準備送給他玉鐲的妃子就更無足輕重了。
&esp;&esp;“我當初始終不知這件事,後來知道她時,她也變了。皇帝鮮少與我說起她,而一直到她臨終前,找到我將玉鐲託付給我時,我才知這枚鐲子到最後都還是沒有被送出去。”
&esp;&esp;溫泠月沉默著,她沒想到玉鐲藏匿著這樣一段故事。
&esp;&esp;那麼她所見的鐲子裡,那股呼之欲出但卻戛然而止的春意,是否是她對皇帝陛下愛而不得的證明?
&esp;&esp;“可是母后,您為何願意將這件事同我說呢?”
&esp;&esp;溫泠月明白,連太子非皇后所出這件事都是鮮少有人知悉的,興許他生母這個人都成了忌諱。
&esp;&esp;皇后苦笑,“你問我阿硯為何娶你,又為何不納妾。本宮的意思是,有時候你所看見的未必是真的。訴說的愛意究竟有幾分你看不到,是否會在權力面前放棄你也不知道。可他帶給你的感受卻是實實在在的,用心去判斷他是否愛你,才是最重要的。”
&esp;&esp;正如皇帝待她,皇后何嘗不知其本性,可在感受到皇帝實實在在的愛時,又何必計較他的心意有多重的分量,不去多想就是。
&esp;&esp;她從不懷疑皇帝對自己的愛,但也不懷疑他對權力的看重。其實沒必要尋求一個平衡,畢竟愛不是全部。
&esp;&esp;“小時候的阿硯不是現在這樣的,我膝下福薄,沒有誕下皇子,但阿硯是我見過最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