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校車緩緩停在路邊。
站臺旁,孩子們統一穿著校服,蜂擁而上擠在車門口,一位白人女老師拍手叫嚷,讓他們安靜排好隊,這才順利上車。
這裡是奧古斯塔小鎮。
雖然韓宣來過很多次,但每次都想好好欣賞它那獨特韻味。
奧古斯塔鎮在1814年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時候,就從蒙大拿建立,當時只有幾位到北邊淘金的旅行者,偶爾往返路上居住在這裡。
美國西部有很多城市,像奧古斯塔鎮這樣因為淘金而建立,最著名的就是舊金山,只不過兩者地理因素不同,一百多年來小鎮發展落後了它一萬倍而已。
按當地人的話來說......
“我們鎮的歷史!比聖弗朗西斯科還悠久!當時它還沒叫聖弗朗西斯科,我們奧古斯塔鎮的招牌就掛在這了!”
當然,這本地居民為了吸引遊客,自吹自擂的笑談。
八十年代這裡鎮長曾想要發展旅遊業,讓一窮二白的居民們增加點收入。
韓宣覺得奧古斯塔鎮充滿西部牛風格,要不是倒黴遇到了經濟危機,說不定還真能靠旅遊業發展,而現在,奧古斯塔只是個普通的西北小鎮而已。
建築多是木質結構,酒吧招牌掛在門口,雙槍圖案交叉成“x”,木門緊緊關閉,現在還不是開業時間,想來晚上會很熱鬧。
一位老頭沉迷在榮耀歷史當中,整天戴著頂牛仔帽,大夏天脖子上還繫條牛仔巾,也不怕悶出痱子,這副打扮的還不止一兩個,就算競技比賽不舉辦。他們也依然如此。
現代化發展對這裡影響很小,在韓宣看來很有韻味的東西,偏偏是本地人所討厭的。要不是幾代人生活在這裡,誰不想往比林斯、大瀑布城跑。
年輕人之所以選其它們。是因為大城市太花錢,把目標定低點,假如混的不行,還能買得起車票回家,繼續當牛仔放牧,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能攢夠錢,自己能買一塊牧場。
等等,有錢了為什麼還在這買牧場……
去紐約買!
放牧深深印在他們骨子裡。
18到19世紀。在西部廣袤土地,一群熱情無畏的開拓者因為富有冒險和吃苦耐勞精神,被美國人稱為“馬背上的英雄”,小孩子們會因為說長大後想做名牛仔,而受到父母誇獎,這是他們祖先獲得的榮耀,也是讓他們自豪的稱呼。
要是把這件事情搬到華夏,某個孩子說長大要種田(本段文字過於暴力,按xx法律規定,已被和諧)。
……
奧古斯塔鎮牛仔競技比賽。從1899年開始舉辦,即使遭遇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沒停止。
場地在鎮子南邊一公里外的山谷,驅車趕過去。那裡地面挺平坦,四周懸掛無數橫幅,大多寫著各個牧場的名字。
也有些農牧業相關企業,趁這個牧場主們齊聚的機會,幫自家店鋪打廣告。
韓宣還看見了雪山牧場的橫幅,位置挺顯眼,就在競技臺邊。
悍馬駕駛座上,男孩父親滿意道:“一萬美元沒白花。”
情況很明朗,在這做廣告是要交錢的。
不過奧古斯塔鎮不收取這些費用。都做為獎金交給各個專案第一名得主,每項獎金高達近5000美元。觀眾們入場需要購買門票,這才是奧古斯塔鎮政府對舉辦活動樂此不疲的原因。
山谷入口只用橫條攔住。木牌上寫著一張票5美元,奧古斯塔鎮居民有好幾種方法能進去,但還不至於為這點錢逃票,鄰里街坊都認識,被人發現臉就丟大了。
入口兩邊有眾多攤位,賣牛仔帽那裡最熱鬧,擠滿了人,韓宣頭上這頂去年也是在他家買的。
大多數觀眾都戴著牛仔帽或身穿牛仔裝束,很多人全家老小一起過來,手裡拎些食物,興高采烈地走向售票視窗。
韓宣跟在父母身邊,直接進入了活動場地,這是廣告贊助商的特殊待遇。
山谷裡,比賽場地狹長,低矮山丘一側被挖開,安裝了上千個座椅,越往後越高,頂上裝著紅色遮陽篷。
另一邊則是用小木柵欄圍成的嘉賓包廂,桌子上擺了些水果小吃等,雪山牧場做為附近數一數二的大牧場,每年繳稅排奧古斯塔鎮第一,老鎮長從四年前開始,連續幾年都在這裡為韓父了留包間。
山谷兩頭用鐵欄杆隔開,一些牛仔正在那裡做準備,這次雪山牧場有30多位年輕牛仔參加,還有一些牛仔是從其他鎮上過來。
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