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9部分

所有可用的軍事力量了。也就是說,這次在百濟的慘敗,倭國的青壯起碼有八成殞命了。

百濟戰敗的訊息一傳到倭國,中大兄皇太子險些一口老血噴死,他是想消耗一點其他貴族的兵力,卻沒想讓倭國的青壯都去送死啊!

更讓中大兄皇太子痛苦的是,他耗盡全國之力湊起來的十數萬兵馬對上大唐的軍隊居然連對方的一根毛都沒打掉,就全軍覆沒了!

要不是他多留個心眼讓自己的嫡系跟著扶余豐走,只怕連他的這數千人也都要變炮灰了……

算起來,這次出兵百濟,只有他的嫡系損失最小,除了在白江口陣亡的先鋒部隊外,其他的全部跟著扶余豐逃回了倭國,好歹保住了一部分兵馬。

也多虧了扶余豐帶回來的這批兵馬,那些沒了兵馬的倭國貴族完全不敢當著中大兄皇太子的面嗆聲,只能在私底下痛哭流涕……

中大兄皇太子也是個靈醒人,發現了這一情況後,當即剷除掉了好幾個對皇權頗有威脅的貴族,趁機加強中央集權。

百濟一戰,可以說間接幫助了倭國推進君主集權的程序。

等擺平了國內的威脅後,中大兄皇太子開始籌備應對大唐的工作了。

首先,中大兄皇太子將都城從飛鳥遷到了近江,然後發動包括婦孺在內的兩萬倭國民眾日以繼夜在倭國西海岸修建起了四座‘水城’,以防唐軍大軍來襲……

等高句麗也被大唐剿滅的訊息傳到倭國的時候,中大兄皇太子冷汗都下來了,把原本定下的登基儀式無限期地推遲,立刻派遣朝中最能言善辯的左大臣河內鯨為‘平高句麗慶賀使’,帶著綁成粽子的扶余豐前往長安,祝賀大唐政府在朝鮮半島的徹底勝利。

同時,倭國還隨使者團遣送了大量少年到長安,希望能留在長安學習。

吳詡聽說倭國派了個什麼‘平高句麗慶賀使’這樣稱謂的使者來,真是又好氣又好笑。還有那些被送來的倭國少年,那個中大兄皇太子就不怕她把這些少年全部洗腦,有來無回了嗎?

這倭國人的臉皮也忒厚,剛剛在半島爭奪利益失敗被大唐揍得頭破血流,這就跑來偷師學藝了?

美得他們的呢!

“讓四方館的管事聽令,除了使臣以外,不許其他倭國人出館在長安城隨意走動,也不許任何人販賣書籍或工具給倭國人”吳詡聽許敬宗洋洋得意地向他彙報了關於倭國諸人的安置情況後,立刻道。

“不許任何倭國人接觸到長安的書局、報社、學校等等地方,聽明白了嗎?”

許敬宗聞言,臉上的得意神色立刻收斂了回去,再笨他也明白皇后娘子是什麼意思了……

這是要滅了倭國的節奏啊!

許敬宗一想到自己收了倭國使臣大把賄賂,還把自己主編的一套詩集送給對方……

許敬宗不由臉色發白。

“娘子放心,臣定會仔細囑咐四方館的。”許敬宗連看一眼吳詡的勇氣都沒有,低著頭趕忙應承道。

吳詡倒是沒注意到許敬宗的異樣神色,反倒想起他家二胖最近開始學詩歌,正需要一個啟蒙老師呢。

於是,吳詡問道:“許相公,你看崇文館或是太學有哪位青年才俊可為皇子啟蒙的?”

許敬宗聞言一個激靈,腦中迅速把長安幾個有名的青年才俊的姓名擼了一遍,發現那些人不是世家出來的,就是跟他不怎麼對盤的……

於是,許敬宗提議道:“娘子,聖人今日在朝上不是說,等開春就在太極殿親試上榜的考生,到時娘子和潞王殿下不就可以親自選一箇中意的青年才俊了?”

吳詡一聽這話,覺得十分有道理,就按下了這話頭,轉而問許敬宗關於他編撰的那套新詩歌集的修訂工作做得怎麼樣了……

許相公又開始冒冷汗了。

好容易回完皇后娘子的話,許相公都有點汗透衣背了。

顯慶四年春,李小九陛下為賀唐軍在半島的大獲全勝,大赦天下,文武百官各加官勳一級,大酺三日。

今年正值四皇子李素節加冠的年紀,李小九陛下又大封諸皇子,封二皇子許王李孝為遂州刺史,杞王李上金為陳州刺史,雍王李素節改封郇王,另領蘄州刺史。

而太子李弘身上原本是領著雍州、幷州兩州的,現在李小九乾脆把這兩州都給了二胖潞王殿下。

至於新取名為李顯的小三郎同學,也跟他哥哥一樣,還不會說話就封了親王,曰:周王,同時領了揚州、利州兩個州。

封完文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