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1部分

正因為這樣,他才必須日夜陪著陶然,避免陶然記恨祁家。

他回來後,陶然不免問起“老姨之子”的情形。祁連山嘆了兩聲,說就在這兩天了。陶然就說那到了那天,他是必要去送一送的。

過了五天後,祁家的確辦起了喪事。陶然和祁連山一起到的,見堂上掛白,堂下有一老婦詛咒不休。

敬禮過後,祁連山就拉著陶然出來了,不好意思地說,老姨一直都是這麼個脾氣,請他別見怪。陶然去了疑心,就道不怪,不怪,老婦失子,再怎麼失態都正常。

祁連山過後又回了一趟家,見到李氏,詢問誠兒去了沒有。李氏點頭,道人已經走了,“最多月餘就可以到了。”

從河谷到鳳凰臺這一路是越來越好走的,現在天氣不冷不熱,適合趕路。

祁連山嘆了幾聲,心沒放下,反而越提越高了。李氏勸他:“總不能只聽他一個人說。他最近有沒有再找你說賣糧的事了?”

祁連山搖頭,“他要我請張家、孫家、王家的人來。我看,他是想讓我們四家聯合起來。他還想見幾位叔伯。”

李氏馬上道:“叔伯不能讓他見!你就去找張家的人,張道常還是很通情理的,不會被他牽著走。其他兩家再拖拖吧。”

祁連山點頭:“我已經給張道常寫了信,我看,就叫愛兒送去吧。”

祁愛是他與李氏的次子。

李氏道:“也好。”

原名王誠,這次出門後改名為李誠的青年坐著車從河谷出發,一路趕往鳳凰臺。

他有兩個父親,一個生父,一個養父。生父留下的家業都被他繼承下來了,養父對他也與親生無異。

這次出門,母親先教他改姓,又讓他先去王家拜訪,最好能叫上王家的人跟他一道去。

李誠就去了王家。他父親早死,他又隨母改嫁,與王家的叔伯兄弟們其實都不太熟,只是祖父祖母仍在,他每年也回來過年祭祖。

他拜過祖父祖母后,就去見了大伯。大伯問他來意,他猶豫了半天,說了陶公在祁家的事。

王伯昭聽了這個名字就引他進了內室,還叫人守著門,讓他從頭到尾說一遍。

李誠說:“伯父,其實我也不怎麼清楚。你也知道,我成親後就住在外面了,祁家的事,我也都是聽我母親說的。她一時不察說漏了嘴,才叫我知道的。陶公現在人到底還在不在祁家,我都不知道。”

王伯昭點點頭:“不怪你,你能知道來家裡說一聲,已經很好了。你最近在做什麼?”

李誠:“我家裡的糧再不賣就藏不住了,現蓋糧倉也太費錢了,眼看馬上就又要收了,打算去外面找個商人回來收糧。”

雖然現在河谷四家都不怎麼賣糧了,可他們這些大家族收來了糧有地方放,像李誠這樣已經分家單過的,雖然田不少,但家裡的屋子卻沒那麼大。每年兩熟甚至三熟的糧食,除了存著自己吃,大半都要賣了換錢的。

他們就是以此為生的。

要麼就是家族收了他們的糧。

李誠的糧,王家和祁家都有理由收。可兩家卻都無法下手。

收糧不比賣糧,收走了,錢給多少?幾時給?這都會打折扣。

李誠姓王不假,可幾乎沒在王家長過。當年若不是李氏強勢,李誠父親留下的那點家業也早就被這幾個叔伯吞了。

而祁家要收糧,也不太站得住腳。李誠並不姓祁啊。哪怕只看在李氏的份上,低價收糧不可行,高價收……李氏很“公道”的說,不能因為是她的兒子就另眼相看!不公平!

低價高價都不行,那就別收了。

李誠說要去賣糧,這話,王伯昭是信的。明明是王家子弟,卻跟王家隔了一層,他也是有點可惜的。

嘆了兩聲後,問清李誠往哪個方向去,聽說他要去鳳凰臺,因為如果說最近兩年哪裡的商人最多——鳳凰臺!

王伯昭就知道李誠這一去,不單只是賣糧。

他道:“你一個人去怎麼行?我叫你哥跟你一塊去吧。”說完,叫了他的兒子來,讓他跟李誠走一趟。

王伯昭的兒子名叫王珍,論年紀可以當李誠的爹,兩人走在路上,就以父子相稱。

他們花了二十多天的功夫,沒到鳳凰臺,先到了公主城。

聽說這裡是商人最多的地方,而且近來這裡的糧價比鳳凰臺更好。

李誠雖然是受祁家所託前來打探訊息的,可他是真的想賣糧——何況還有王珍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