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裝聾作啞”,從不擴大事態;對民族上層人士,以禮待之,輸以至誠。三年任期下來,民族工作抓得有聲有色,令雲南巡按御史劉維刮目相看,要向朝廷舉薦他。
按說,這該是一輩子顛沛流離的李贄官場生涯的轉折點。哪知道李贄聽到訊息,拔腿就跑,逃進了滇西雞足山裡。天上掉下的餡餅他愣是不要,定要劉維替他交了辭職信,才肯從山裡出來。25年的官場生涯啊,他實在累了,新婚的夫妻都熬成銀婚的老伴,可他李贄,是永遠熬不滅心裡那把自由火、身上那股執拗勁的!
於是,李贄離姚安,士民擁車,遮道相送,車馬不能前也。
“學術和尚”也瘋狂
辭了官的李贄心裡非常難過。首先,他沒有完成養家餬口的最低奮鬥目標;其次,他還為生計丟掉了最高奮鬥目標——學術。他還記得多年以前,在北京補了禮部司務的缺,有人嘲笑他說,等了幾年撈到一個窮得要命的閒職。他自己是怎麼回答的:“我心目中的窮,同一般人說的窮不一樣。我覺得最窮是聽不到真理,最快樂是過自己感興趣的生活。十幾年來我奔走南北,只是為了生活,把追求真理的念頭遺忘了,如今我到了京師這種地方,能找到博學的人請教,就是快樂。”
言猶在耳,可歲月已蹉跎。你看那女兒墳塋舊,你看那老妻紅顏改,你看我這一把老骨頭還能做學問嗎?
當然能。
李贄想到做到。55歲的他攜妻從雲南直奔湖北黃安的天台書院,白天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