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一'千乘貞王伉,章帝子也。冠謂二十加冠也。
永元四年,拜左丞,功滿當遷,和帝留,增秩。六年,累遷尚書令。後以為東郡太守,香上疏讓曰:“臣江淮孤賤,愚蒙小生,經學行能,無可筭錄。遭值太平,先人餘福,'一'得以弱冠特蒙徵用,連階累任,遂極臺閣。訖無纖介稱,報恩暛死,誠不意悟,卒被非望,顯拜近郡,尊位千里。臣聞量能授官,則職無廢事;因勞施爵,則賢愚得宜。臣香小丑,少為諸生,典郡從政,固非所堪,誠恐蒙頓,孤忝聖恩。又惟機密端首,至為尊要,'二'復非臣香所當久奉。承詔驚惶,不知所裁。臣香年在方剛,適可驅使。'三'願乞餘恩,留備□官,賜以督責小職,任之宮臺煩事,以畢臣香螻蟻小志,誠瞑目至願,土灰極榮。”
帝亦惜香乾用,久習舊事,復留為尚書令,增秩二千石,賜錢三十萬。是後遂管樞機,甚見親重,而香亦祗勤物務,憂公如家。
注'一'謝承書:“香代為冠族,葉令況之子也。”
注'二'謂尚書令。
注'三'論語曰:“及其壯也,血氣方剛。”言少壯也。
十二年,東平清河奏訞言卿仲遼等,所連及且千人。香科別據奏,全活甚觽。
每郡國疑罪,輒務求輕科,愛惜人命,每存憂濟。又曉習邊事,均量軍政,皆得事宜。帝知其精勤,數加恩賞,疾病存問,賜醫藥。在位多所薦達,寵遇甚盛,議者譏其過幸。
延平元年,遷魏郡太守。郡舊有內外園田,常與人分種,收谷歲數千斛。香曰:
“田令‘商者不農’,王制‘仕者不耕’,'一'伐冰食祿之人,不與百姓爭利。”
'二'乃悉以賦人,課令耕種。時被水年飢,乃分奉祿及所得賞賜班贍貧者,於是豐富之家各出義谷,助官稟貸,荒民獲全。後坐水潦事免,數月,卒於家。
注'一'王制曰:“上農夫食九人,下士視上農夫,祿足以代耕也。”
注'二'伐冰解見馮衍傳。
所著賦﹑箋﹑奏﹑書﹑令凡五篇。子瓊,自有傳。
劉毅,北海敬王子也。初封平望侯,'一'永元中,坐事奪爵。毅少有文辯稱,元初元年,上漢德論並憲論十二篇。時劉珍﹑鄧耽﹑尹兌﹑馬融共上書稱其美,安帝嘉之,賜錢三萬,拜議郎。
注'一'平望,縣,屬北海郡。
李尤字伯仁,廣漢雒人也。少以文章顯。和帝時,侍中賈逵薦尤有相如﹑楊雄之風,召詣東觀,受詔作賦,拜蘭臺令史。稍遷,安帝時為諫議大夫,受詔與謁者僕射劉珍等俱撰漢記。后帝廢太子為濟陰王,尤上書諫爭。順帝立,遷樂安相。年八十三卒。所著詩﹑賦﹑銘﹑誄﹑頌﹑七嘆﹑哀典凡二十八篇。
尤同郡李勝,亦有文才,為東觀郎,著賦﹑誄﹑頌﹑論數十篇。
蘇順,字孝山,京兆霸陵人也。和安閒以才學見稱。好養生術,隱處求道。晚乃仕,拜郎中,卒於官。所著賦﹑論﹑誄﹑哀辭﹑雜文凡十六篇。
時三輔多士,扶風曹觽伯師亦有才學,著誄﹑書﹑論四篇。'一'
注'一'三輔決錄注曰:“觽與鄉里蘇孺文﹑竇伯向﹑馬季長並遊宦,唯觽不遇,以壽終於家。”
又有曹朔,不知何許人,作漢頌四篇。
劉珍字秋孫,'一'一名寶,南陽蔡陽人也。少好學。永初中,為謁者僕射。鄧太后詔使與校書劉騊駼﹑馬融及五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諸子傳記﹑百家蓺術,整齊脫誤,是正文字。永寧元年,太后又詔珍與騊駼作建武已來名臣傳,遷侍中﹑越騎校尉。延光四年,拜宗正。明年,轉衛尉,卒官。著誄﹑頌、連珠凡七篇。又撰釋名三十篇,以辯萬物之稱號雲。
注'一'諸本時有作“秘孫”者,其人名珍,與“秘”義相扶,而作“秋”者多也。
葛龔字元甫,梁國寧陵人也。和帝時,以善文記知名。'一'性慷慨壯烈,勇力過人。安帝永初中,舉孝廉,為太官丞,上便宜四事,拜蕩陰令。'二'闢太尉府,病不就。州舉茂才,為臨汾令。居二縣,皆有稱績。著文﹑賦﹑碑﹑誄﹑書記凡十二篇。
注'一'龔善為文奏。或有請龔奏以幹人者,龔為作之,其人寫之,忘自載其名,因並寫龔名以進之。故時人為之語曰:“作奏雖工,宜去葛龔。”事見笑林。
注'二'蕩陰,縣名,今相州縣也。蕩音湯。
王逸字叔師,南郡宜城人也。元初中,舉上計吏,為校書郎。順帝時,為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