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明天是一個忙碌的大收穫日子。但是在晚上張凡虎就給了大家一個意想不到的,下午他們並沒有捕魚,而是全族出動在草原上收集著乾草。現在神樹族獵手們的沙灘邊十二堆篝火熊熊燃燒著,而十個獵手和張凡虎趁著潮水還未漲向海中各自的礁石走去。
族人們拿著漁網向遠處深海走去,最後水逐漸變深族人們把漁網的主繩繞在肩膀上由“走去”變為“游去”。所謂藝高人膽大,越深的海水中沙丁魚群及其餘各類魚群數量都更多,而太深的水域沙丁魚群和張凡虎的獵隊都覺得不安全,因為有種類與數量都太多而且太大型的獵食者,所以張凡虎他們選擇的礁石是最佳撒網地點。
最佳的礁石當然不可能有十餘處,而且水域太深那些高兩三米的礁石在潮水中容易被潮水淹沒,所以大多撒網點都是自然加“人造”的。族人們在前幾天就把眾多的大礁石弄到原本的礁石上面一層層地磊起來,由於礁石太重,所以大家就趁漲潮時利用水的浮力在水中搬運礁石再磊在原來的礁石上。
由於沙丁魚在晚間會被光亮吸引,所以現代的捕撈者一般採用燈光圍網。幾月前神樹族人數不夠,忙活了一天的族人收穫已經不錯,再加上他們不會游泳,所以張凡虎不能讓他們在夜潮期間用這個對他們很危險的方式捕魚。現在張凡虎帶領著神樹族的獵手準備就緒,大荒族原來的族長經過幾天的學習游泳,現在剛會在淺水中“狗爬”,為了他的安全著想,張凡虎把他淘汰下來在沙灘上服務。
今夜大家終於見識到了什麼是瘋狂:十一張巨網被族人們用力地撒向海中,這次族人們的力量比起幾月前是天壤之別,再加上技術大大提高,月光下閃著銀白色光澤的沙丁魚群和泛著烏光的大魚群是大家的首選目標,這些被重點關注的魚群大多數都不能逃脫。
嘩啦啦的一張張漁網被灑向海潮中,這次的漁網比以前的要重得多,因為漁網邊緣每隔二十厘米遠就綁上一塊拳頭大小的礁石,漁網邊緣的礁石把整個漁網拉住沉到海底沙灘上,這方即使族人們拉得相當快,網中的魚群也不容易從漁網底部鑽出來,大大提高了成功率。當然,由於漁網重量大大加大,所以上一次把這樣的漁網給族人們使用就不能起到同樣的效果了。
讓大荒族獵手驚歎的不僅僅是浪濤中撒網的神樹族獵隊,沙灘上拉漁網的情景也算是一種盛況了。岸上有二十幾個神樹族成年人再加二十個少年拉網,女祭司的神仕們與大多數族人一樣也不會游泳,而且他們現在是盟友,所以理所應當地也加入了進來。夜晚的沙丁魚群在沙灘上篝火的引誘和夜潮的推波助瀾下相當瘋狂,一群群地不斷向著沙灘上衝來,而一張張漁網被撒下去然後被族人們拉上岸。平均每張漁網五六個成年人外加兩個少年,再加上是順著浪潮向沙灘上拉,那捕魚速度是很可觀的。
大荒族獵手們舉著漁網站在巨大的浪潮邊看著遠處微弱火光中的張凡虎等人,十一個捕魚人在浪潮中時隱時現,是與大海怒濤搏擊著的弄潮兒。這讓他們原本想上來厚著臉皮加入拉網撿便宜的心思放了下來,他們也是有自尊的人,如果這種撿便宜的事情自己厚著臉皮做了,最後張凡虎等獵手反對他們的加入那讓他們情何以堪?他們只能站在一旁咬著牙,鼓著勁兒,默喊加油,只是那些加入大荒族獵手才一天的藍種女人原來的族人們就尷尬與後悔了,眼巴巴地看著一天前的族人們忙活著。
這是一次無論規模、收穫還是速度都遠超數月前的一場捕魚,張凡虎等人居高臨下,站在距潮水海面一米高的礁石上撒下網,只要等三四秒漁網沉底,岸上的族人就拉網繩收網了。這次收網也不像以前為防止魚群把漁網拉走而先把繩頭綁在椰樹幹上,這次族人們徹底發揮了他們“奔放”的性格特點:五六個成年人、兩個少年一組全部背向著海面把繩子繞在腰上,只聽見從海濤中撒網人傳來的訊號,全部就撒開腳丫子向椰樹林中跑。
當漁網被拉上沙灘後又折回去解開漁網,任少則數十公斤重則一兩百公斤的魚群灑落在沙灘上,然後礁石上的撒網人看見火堆邊的族人把魚放出來稍微整理一下漁網之後再拉動漁網另一頭的一條細繩,空漁網就再次回到礁石邊。漁網兩頭被拴著一粗一細的繩子,網中是包裹著的魚群,就像一個往返運送魚的運輸機。最重要的是一次往返用不了五分鐘,用時最多的是取出魚群后整理漁網,這時粗漁網的優勢體現出來了,它不容易打結,至於網繩斷掉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平均每五分鐘一次捕魚,一次平均一百千克,一小時單人就能捕獲一噸多的魚群,十一個族人一小時至少也是十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