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村裡的老人說,河面上結厚厚的冰能讓人在上面走路,那是五十年一遇的難得的情景了。

大雪並沒有就此停止,總是斷斷續續地下著,有時也和雨水一起降臨,在地面上形成光滑的冰面,那真是行路人的噩夢啊,經常有人摔得四腳朝天,爬都爬不起來,好在衣服穿的夠多,倒也不至於太疼痛。只是家裡的老人就要當心了,就怕摔到了骨頭。聽說每年村裡都會有幾個這樣的老人,讓人防不勝防啊。好在,巧巧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沒有事。

正文 第十八章 妙計之打造成廚子(四)

曾大樹的廚藝已經練成了,而且他自己又是個融會貫通的,有時也會想出個讓巧巧都驚歎不已的新菜式,自身素質已經具備,現在缺的就是一個在眾人面前展示的機會了。在烏山村裡,不可能弄個什麼廣告,毛遂自薦也並不是那麼的妥當,最好的辦法就是先讓一部分人知曉,然後依靠口口相傳,形成口碑效應,再就是親友間的相互扶持,讓曾大樹有更多展示的機會。

過年就是個難得的好時機。新年裡,眾人忙著走親訪友,眾親友齊聚一堂,不外乎吃吃喝喝,再就是聊聊家常。這兩樣都對曾大樹有利。前者可以用來展示廚藝,後者則用來傳播廚子的美名。

曾大樹一家每年正月初一和巧巧的叔叔、姑姑們一起去爺爺家拜年,正月初二和巧巧的姨媽、舅舅們一起聚在外公家裡。而曾大樹作為老大,下面的弟弟妹妹也都會在正月初五這天過來曾大樹家裡吃飯,當然還有其他的親戚需要走動。每年走親訪友的日子基本上都是固定的,除非有了變故。

在臘月二十二這天,曾大樹和趙杏花分別去了巧巧的爺爺和外公家裡,跟兩家人商量過年的菜讓曾大樹掌勺的事,並把曾大樹想做廚子的打算跟兩家老人說了,不出意外地兩家人都很贊同,並且都表達了他們的驚訝和喜悅。能做廚子在農戶人家看來就是有了大出息,做父母的都是盼望子女能有出息的,而巧巧的外公外婆也是希望看到女兒的生活能過得好的。

機會有了,做廚子,還要有必備的工具。

那就是多層的大蒸籠!說這個是必備的工具並不是瞎說。村宴酒席一般都有十來桌,每桌要上十二道菜,而酒席上的菜又要熱乎,又要上得快,可是廚子只有一個!怎麼辦呢?這個時候就要用上大蒸籠了!蒸籠的作用主要有兩個:保溫和做菜。

有些菜是可以提前做好然後進行保溫的,比如魚、肉、湯菜等。還有些菜是必須要用蒸籠來做的,比如蒸魚丸、蒸海木耳鴨蛋、蒸蛋片等。總之每個村宴的廚子都要有一個蒸籠,而且這個蒸籠要做的大,還要是多層的,這樣才能裝下更多的菜。

如果去集市上買一個這樣的大蒸籠將會很貴,至少要十二文錢,這在曾大樹家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好在曾大樹也會編竹子,他平時會編一些筐啊籃子啊什麼的,而這個大蒸籠也是用竹子做的,曾大樹決定自己來做蒸籠。做蒸籠並不簡單,需要技術,還需要手巧,而且這是一門技能。曾大樹還沒有做過這麼大的蒸籠,但技能總是相通的,經過慢慢地摸索,這個多層的大蒸籠總算是做成了!

曾大樹總共做了十二層,一層一層地疊加在一起,像一座小塔,而且這個蒸籠是可以隨意拆卸的,還能分做好幾個來用,是一個很巧妙的竹製器物。

曾大樹做蒸籠的時候,虎子、小峰和小山都被強制要求全程在旁邊看著,這是一個技能傳承的過程,父傳子,子傳孫,好多古老的技能就是靠著這樣的方式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最終生生不息。

正文 第十九章 過除夕

時間在忙碌中過得飛快,轉眼就到了除夕。

曾大樹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圍在一起吃著年夜飯。過年的時候,最豐盛的菜餚總是被用來招待客人的,但就算是再貧窮的人家也要吃一頓好一點的年夜飯的。

曾大樹家的年夜飯只能說是中規中矩的樣子,首先是“炸黃雀”,並不是真的黃雀,而是把紅薯切成條,然後和加糖水的糯米粉一起和勻,用筷子隨意地一團一團地挑出來,一般有拳頭那麼大,再放到油裡面去炸,把表面炸得金黃金黃的,等浮了起來,就可以撈出來吃了。現做的“炸黃雀”表皮酥脆,裡面軟糯,非常香甜可口。烏山村的人家一般一年只在除夕炸一次“黃雀”,假如客人多的話,一次可能要炸滿兩三大木盆,因為這將是過年的一道必備菜——“蒸黃雀”,就是把炸好的黃雀和蛋片、豬肝片一起蒸。大概是因為一年只能吃上一回現炸的“黃雀”,所以大家都很是稀罕。

第二道就是用辣椒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