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起來,對我們實行封鎖,我們如果不加入這個體系,就會越來越落後。即便我們能另搞一套,但這幾乎等於要白手起家、自建一切,這是很不划算的,中國人雖多,但是經濟容量,市場規模,還不如美國的幾個州。
像那些酸儒們想的那樣,再現天朝上國是不可能的,我們只求在世界經濟體系中,佔一個比較好的位置。打個比方,如果說全世界是一間公司,那我們的目的不是要另外開一間公司和原有公司競爭,而是打算融入這間公司,並且從小二開始做起,一直升到主管、經理、總經理。這個過程是不會順利的,甚至還將發生一些戰爭,但,這只是小二和小二之間、經理和經理之間的勾心鬥角,不是要另開一間公司和原有公司的鬥爭。
我們看日本就知道了,開始的時候他比滿清還不如,甲午前他雖然頻頻從英國購買軍艦,而滿清則從德國購買軍艦,但他還是不被英國所認可,因為那時候的日本和中國是沒辦法比的,這間公司的總經理英國根本不把日本當回事,只到他們打贏了甲午戰爭,總經理才注意到這個以前被忽視的小二。
之後的庚子,再以後的日俄,他的地位是一步步往上提的,日英同盟的簽訂,等於說日本如果打贏了戰爭,那他就是東北亞地區經理,而且除了東北亞,這間公司的其他地區,比如南洋、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中東,許多許多地方,他都是可以染指的;而滿清統治下的中國呢,主管瞬間變成了小二,德國人佔了青島,法國人佔了廣州、連義大利都要租借三都澳。
甲午後留日的中國人極多,璇卿不是那時去日本留學了嗎。”楊銳說道此,看了正在凝神細聽的秋瑾一眼,嘴角帶笑,“這些人去日本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學習日本,強盛中國嗎。這條路是沒錯的,但,日本的強盛不是由日本人自己決定的,而是由這間公司的老闆英國決定的。俄國這個不守規矩的地區經理,想擴大自己的業務範圍。所以東亞必須任命一個新經理來阻止俄國南下,日本就是這個角色。而之前,這個角色是滿清的。
如果甲午滿清未敗。那我們的革命不可能成功;如果這一次歐洲大戰,滿清加入的是協約國,那革命還是難以成功。這一點連慈禧都有論斷,十年前德國親近中國,拉攏美國,想搞德中美三國結盟,慈禧當時 就反對,認為要結盟就應該和英國結盟,和德國結盟成什麼事情啊?
中國雖是大國。但他在這間公司的職位高低、權力多寡,決定了中國的國計民生,這不是以前那種垂拱而治的時代了,這已是春秋戰國。我們的革命能夠成功,就是利用了公司裡各個經理間的矛盾,從不是小二變成了小二。現在這個小二很強悍,打敗了日本,還驅趕了俄國,身份基本是主管了。可地位卻還是沒有被總經理還有其他地區分經理認可。
現在總經理被德國人打的夠慘,希望我們參戰救駕,好處是升我們的職,讓我們從主管升為地區經理。管轄的範圍。除了東北亞,南洋和中亞也可以染指,世界其他地區。只要我們做的不過分,也可以分一杯羹。”
冗長的開場白說完。趁著大家還在沉思的時候,楊銳再道。“華封先生剛才提出的反對理由,我的看法是,德國如果戰敗,那身份馬上會變成小二,而且是最悲慘的小二。要知道公司裡是講究身份的,一個最次的小二怎麼能和經理作對?再則,德國人對我們做了什麼,德國人自己心裡明白的很,我們的參戰對戰局結果不是決定性的,美國人參戰才是決定性的。所以只要戰後多打一些友情牌,多給一些同情還有好處,德國人雖不說會對我們感恩戴德,但最少不會恨之入骨。
再說那些技工、留學生、還有一些科研專案,人我們可以在開戰前撤回來,就是撤不回來,他們也只是戰俘身份,最多捱餓,性命大體上是無憂的。科研專案我們就沒有辦法了,但寧願討好德國,得罪戰勝國英美法意,將對我們的以後科研更加不利。德國我們有研究所,在美國、在英國我們也有研究所啊,美國的研究所不必德國小多少。因此,我們必須要站在勝利者那一邊,旁觀中立只會讓我們無法升職,最終失去種種額外好處。
就拿工業來說吧,國家投資那些工廠的產品,拖拉機、電動機、卡車、冰櫃、空調,這些產品基本上是出口的。以我們現在的身份,在戰後要想進佔國際市場,根本不可能,但如果能成為東亞地區經理卻又不同了,不說在戰後重新開會討論國際勢力範圍和貿易原則的時候,我們可以提出我們的意見,並可明確要求保障我們的商業利益;就憑藉我們手中的東亞經濟管轄權,其他國家都要給予我們一個較為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