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呃...”
“那什麼。”徐茫尷尬地說道:“教授?能不能分享一下您的訓練方法?”
“可以呀!”這位教授笑道:“這沒有什麼不能公開的,首先找很多很多教練,雖然我是總教練,但我有一個三十多人的助教團隊,這些人都是非常棒的。”
噢!
重視程度...
徐茫對這個概念不怎麼了解,但是從網上的反應來看,很多網友說近年來數學的教育水平和難度都在下降,比如禁止開設奧數班。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國際奧數大賽多少年沒有拿到過大獎了。
“教授?”
“那您是如何把握訓練重點的呢?”徐茫喝了一口咖啡:“有沒有特殊的,不為人知的方法?”
“一週的集中培訓。”
“三百五十八天的自習,靠著學生自己。”教授說道。
一週的培訓...
差不多吧。
小曼也只是培訓了一週的時間,只不過沒有那麼多的助教罷了。
之後,
徐茫問了一個對他來說,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
“教授?”
“以前您所在的國家在國際上成績不好,國內有沒有批評的聲音?”徐茫認真地說道。
這教授笑了笑:“十年前,我們數學協會在內部制定了一個標準,選拔比賽選手的一個標準,這其實是一種批評,我們排在第四十多名。”
“...”
“那公眾呢?”徐茫問道:“公眾的批評聲音呢?”
“呃...”
“沒有!”這位教授搖了搖頭:“他們不知道發生了這件事情,我們拿到第一名,他們會知道,如果不是第一,他們就不知道,就是因為如此,對學生的壓力小了很多。”
在之後的兩個小時裡,徐茫跟這位教授談論了很多,當分別的時候,徐茫差不多知道不少美利堅學數學的方式,以及對數學比賽的看法。
對此,
徐茫獲取到不少有用的概念。
以那位星島裔教授的說法,真正重要的是數學本身,而不是所謂的比賽,比賽只是一個形式罷了,幫大家熱愛數學。
而之所以突然成績提高到連續三年第一,是因為他們突破了自己的侷限性,在一次比賽中拿到團隊第一,是隨後認為自己有實力獲得第一。
興趣?
侷限性?
徐茫的眼神突然一亮,一個新的想法冒了出來,這不幾天後回去要出浙省奧數競賽題了嘛,可以把這些理念加進去,讓題目更加的放飛自我!
...
比賽現場,
楊小曼正在努力的答題中,四個小時的時間做五十道題目,看似時間非常充裕,其實完全不夠用。
此時的小曼才完成四十四題,但時間僅剩下一個小時。
終於,
經過二十分鐘的努力,楊小曼完成送分題和基礎題的全部內容,此時的她即將要面對最後五道大題目。
還剩下四十分鐘,做五道大題目。
唉...
盡力吧,
能做一題是一題。
楊小曼嘆了口氣,看清楚現實後,默默開始閱讀五道大題的第一題。
嗯!
數論和幾何的結合!
(°ー°〃)發愣中~
Σ(°△°|||)似乎發現了什麼!
Σ(`д′*ノ)ノ我的天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