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這樣複雜的環境之下,才養出了理藩院這個大患來。
而為什麼發現這些問題的是鳳九淵,不是別人呢?
第一:因為他是鳳凰社的總管,是理藩院的人;第二:因為他是專業人士,對理藩院的整體運作了若指掌;第三:因為他是皇帝。
在他之前,就算有人發現了理藩院的問題也沒人敢揭,也沒人揭得出來。但他不一樣,他是皇帝,是整個特權階級的總代表,而且還是一個專橫獨斷慣了的皇帝,不像他的那些祖先們,要麼優柔寡斷,要不顧忌頗多,要麼這樣那樣,就算知道有問題也不會主動去捅出來,畢竟那對誰都沒有好處。
可在鳳九淵看來就不一樣了。他的志向就在於軍火的發明創造和銷售,打他來到這個世界,就把理藩院視作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結果這一畝三分地卻根本不聽自己的話。如今當上了皇帝,自然逮著機會好好地整治一下這幫子不聽話的傢伙,然後調理好這把利器,真正為自己所用。
從鐵爐鎮的時候,鳳九淵當只是一般的經濟問題,但越想越覺得不太可能,經過半天的深思熟慮,才決定突襲理藩院,徹底把他們的內臟給撕擄開來,曬在陽光下,讓所有人看看這是一個怎樣藏汙納垢的地方,然後自己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按自己的意願對理藩院進行改革了。
哪知道一查就查出了大問題,而且還是令他都不敢想像的問題。他甚至在想,若真按照律法來懲辦,到底會有多少人夠得上被砍頭了?
十萬還是一百萬?
理藩院的在中京的官吏就不下十萬人,幾乎所有的中高階官吏都夠得上滿門抄斬的罪了,這一殺下來,至少得有三十萬人倒在菜市口。再加上各道的管事,殺到最後,恐怕真得有上百萬人腦袋搬家。
想著這麼恐怖的數字,鳳九淵就只有倒吸冷氣的份。
是殺還是不殺?
若是殺,難道真是的依律法殺?
或者是由他這個皇帝出面,開恩特赦,只殺一部份罪大惡極的?
在鳳凰界,只有皇帝才可以開恩特赦犯了死罪的人。至於怎麼赦,又怎麼殺,這裡面的講究就有些大了。
為了收到最好的政治效果,鳳九淵必須在大朝會上作出決定。這樣,才能讓所有的臣民都知道他的寬仁,同時,也讓大家認識到他的嚴厲。
兩天後,大朝會如期舉行。核審部報告了目前的審計進度,接著就是三法司分別彙報了調查和審理的情況,鳳九淵聽了之後,站起身來道:“諸位臣工,大家都說說,這件事情該怎麼處理?”
沒有人吱聲,鳳九淵也料到這時候不會有人率先開口的,便繼續道:“依朕之見,一律依法懲辦!”
武定中越班而出,道:“皇上聖明,此等國賊,若不依法懲辦,律法威嚴何在,朝廷威嚴何在?”
鳳九淵盯著武定中,心下一陣膩味,暗道:“這傢伙,怎麼老跟自己過意不去呢?這時候你說殺,要朕怎麼下得來臺?你只是動動嘴皮子,可這一刀下去,那就得有上百萬人沒命,百姓們罵了起來,就罵的是朕,而不是你們了!”正要說兩句,腦子裡一亮,心說:“若特赦的建議由武定中先提出來,理藩院的那些有幸超生的人自然都感念他武定中了,不會念我這個皇帝的好。他這樣說,顯然就是為借勢擠兌我,讓我在‘艱難的局面’之下作出特赦的決定,讓那些有幸超生的人越發念我的好。嗯,嗯,這人有些手段,好……”便哼了一聲道:“中書令言之有理。先將審明瞭的首惡殺上一批,決不辜待!”
眾臣工一體跪下,高呼皇帝聖明。
鳳九淵道:“我聖明?恐怕你們心裡都在罵我殺人的魔王吧。這一刀下去,得有多少顆人頭落地?總之這也是管不得了,該殺就得殺!不過,這些人之中也有好些是罪不當殺的,依朕之見,首惡必懲,協從嘛倒可以寬大處理,只要他們肯出首,肯認罪,可以酌情特赦!”
武定中領先跪下道:“皇上,萬萬不可,特赦之例一開,不法之徒便會心存僥倖,若讓他們逃過懲處,國威何在?”
481 潑天大案(三)
在武定中的堅持之下,朝臣們紛紛附從,跪下叩請。
鳳九淵不知道跪在下面的朝臣有多少是真心請求殺賊,有多少是真心配合他演戲,又有多少不過是盲目附從的,便展開了苦口婆心地勸說,希望朝臣們都能同意對罪刑較勁者予以特赦。最終由於阻力太大,沒有透過。
饒是這般,朝會上的訊息流傳出去之後,理藩院罪囚家屬們心裡都升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