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硬的土地就難以深入,導致農民們耕地時費力耗時,土地也難以得到充分的翻耕,影響了農作物根系的生長和養分吸收。
於是,凌逸塵找到村裡的鐵匠王鐵匠,和他一起研究改進方案。凌逸塵拿著自己根據系統知識繪製的圖紙,對王鐵匠說:“王師傅,您看這個犁鏵,我們把它的寬度增加兩寸,這樣每次耕地就能翻起更多的土,讓土地更加疏鬆。還有這個刃口部分,我設計了一個特殊的角度,再用精鐵打造,使其更加鋒利,這樣就能輕鬆地切入土地,即便遇到稍微硬一點的土塊也不在話下。您覺得怎麼樣?” 王鐵匠接過圖紙,仔細端詳了許久,眼中露出一絲疑惑:“公子,這能行嗎?咱可從沒做過這樣的犁鏵。” 凌逸塵耐心地解釋道:“王師傅,我知道這對您來說是個挑戰,但我相信以您的手藝一定能做出來。您想想,如果這犁具好用,以後大家耕地都輕鬆了,糧食產量也能提高,這可是造福鄉親們的好事啊。” 王鐵匠聽了凌逸塵的話,心中一動,點了點頭說:“好,公子,我就試試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接下來的幾天裡,王鐵匠按照凌逸塵的要求,精心打造新犁鏵。凌逸塵也時常到鐵匠鋪檢視進度,和王鐵匠一起討論遇到的問題,並根據實際情況對設計進行微調。打造過程中,王鐵匠先將精鐵放入熊熊燃燒的火爐中,待其燒得通紅後,用大錘反覆敲打,逐漸塑造出犁鏵的雛形。凌逸塵在一旁仔細觀察,不時提醒王鐵匠注意刃口的角度和厚度。每一次敲打,都伴隨著火星四濺,王鐵匠的臉上滿是汗水和專注的神情。經過多次的淬火和打磨,新犁鏵終於製作完成。
凌逸塵親自到田間試用,只見新犁具輕鬆地翻開了土地,效果十分顯著。周圍的農民看到後,紛紛圍過來,對這個新傢伙讚歎不已。一位年輕的農民小劉興奮地說:“這玩意兒真厲害啊!以前我耕這塊地得花一整天,還累得腰痠背痛,現在估計半天就能搞定了。” 其他農民也紛紛點頭,表示如果都用這樣的犁具,種地就輕鬆多了。
對於灌溉工具,凌逸塵也進行了改進。他觀察了村裡現有的水車,發現其提水效率不高。水車的齒輪較為粗糙,轉動時摩擦力大,不僅費力,而且容易損壞;葉片的形狀和角度也不合理,兜水效果差,每次提上來的水量有限,難以滿足大面積農田的灌溉需求。
於是,凌逸塵找來村裡的木匠李師傅,一起探討改進方法。凌逸塵說:“李師傅,我們把這個齒輪的齒數增加一些,並且打磨光滑,這樣轉動的時候就能更省力,而且也更耐用。還有葉片這邊,我們把它的形狀改成這種彎曲的,角度也調整一下,讓它能更好地兜住水,這樣提水的高度和水量都會增加,乾旱的時候農田就能得到更充足的水了。” 李師傅按照凌逸塵的方法進行了改進,改進後的水車果然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
為了解決病蟲害問題,凌逸塵採用了一些天然的防治方法。他指導農民收集和使用一些具有驅蟲作用的植物,如艾草、薄荷等,將其曬乾後焚燒,利用產生的煙霧驅趕蝗蟲等害蟲。他對村民們說:“鄉親們,這些艾草和薄荷燃燒後的煙能把害蟲趕跑,我們在莊稼周圍多燒一些,就能減少害蟲對莊稼的侵害。” 同時,他還鼓勵農民在田間地頭種植一些能夠吸引害蟲天敵的植物,如油菜花等,透過生物防治的方式維持田間的生態平衡。
凌逸塵挑選了幾塊條件較為適宜的試驗田,帶領著幾個年輕且思想較為開放的農民,開始了精心的播種和種植工作。從耕地的深度、播種的間距到施肥的種類和數量,每一個環節他都嚴格按照系統提供的科學方法進行操作,並結合實際情況不斷調整最佳化。
在種植過程中,凌逸塵日夜堅守在試驗田旁,仔細觀察作物的生長狀況,詳細記錄每一個生長階段的細微變化。一旦發現問題,他便立即查閱系統資料,尋找解決方案。例如,當發現麥苗出現發黃的跡象時,他透過系統分析判斷出是土壤肥力不足,於是及時補充了合適的肥料,使麥苗迅速恢復了生機。
同時,凌逸塵利用自己在臨安城積累的人脈資源,邀請了一些知名的學者和士紳來到農村參觀。這些人在當地具有較高的聲望和影響力,他們的認可和支援對於新種植方法的推廣至關重要。在學者和士紳們到來之前,凌逸塵精心準備了詳細的講解資料,向他們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新種植方法和農具改良的特點、優勢以及種植前景。他還帶領他們實地參觀了試驗田,展示了農作物良好的生長態勢和茁壯的植株。學者們對這些新奇的農業改進措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