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3部分

多人對於龜茲城兵器檔那是流連忘返。

唐人尚武,韋是個戰爭狂人,他不怕打仗啊,兵器公開販賣,製作精良,一排排的唐刀,初出的刀淬過火發出藍幽幽的光芒,看得突騎施人狂流口水!

他們的最喜諸如大砍刀、狼牙棒、骨內、鐵錘、利斧、大鐵棒等排列整齊,寒光照人。

一套套的皮甲、金屬裝甲、盾牌還有揹包、馬鎧等供應齊備,購買只需要能說唐話即可,限買二件。

突騎施人最想得到的是唐弓,唐人制作的步弓、馬弓還有床弩、箭枝的製作工藝天下第一!

弓力強勁,試射時蓬蓬作響,勁風吹拂。

胡人雖長於騎射,但他們的弓與箭製作水平並不高,因為缺乏原料,許多人的弓箭是因陋就簡,弓身差且不算,甚至採用石頭、骨頭箭鏃,這樣的侵蝕力低下無比。

弓弩箭是管制品,普通唐人想購買的話必須有當地官府的介紹信,歪果仁不賣,但對於這批突騎施人,唐人特許他們購買。

兵器行購銷兩旺,唐人對於購買兵器、裝甲和弓箭很是熱衷,與內地不同,西域唐人配備兵器上街,穿著半身甲的唐人比比皆是。

胡人全民皆兵,西域唐人也是全民皆兵,進入西域的唐人即受官府管理,除了現役軍人、府兵之外,所有的適齡唐人統統接受軍事訓練,每年抽出時間進行訓練,這也是韋治下的一個特色!

突騎施人逛街,他們看到的是唐人的軍事氣氛濃厚,差不多人人帶著兵器,每個男丁都是戰鬥成員,召之即來,來之能戰,做到戰之即勝!

給參觀的突騎施人印象深刻的是唐人中身著軍服,揹著小刀和小弓、稚氣未脫的娃娃兵,這是少年軍校的小學員,唐人還專門安排他們去參觀了少年軍校。

少年軍校隸屬私人所有,軍校內大堂上高掛著韋與太平公主的像,這是少年軍人們的“爸爸”與“媽媽”。

因為對外戰爭頻繁,犧牲者眾多,為撫養戰爭孤兒,韋首倡建立少年軍校,收養戰爭遺孤,那些戰爭孤兒從小接收正規的軍事訓練和文化教育,進行嚴格規範的管理,他們所表現出的朝氣和軍事素養和對大唐的忠誠讓突騎施人震驚不已。

之前胡人憑藉著騎射從娃娃抓起,因此bs漢人。

但漢人的少年軍校崛起,使得胡人不再自信。

看過了唐人的社會生活、看過了唐人的全民皆兵,當突騎施人與唐人進行談判時,結果可想而知。(未完待續。。)

第六一六節 三千兩黃金聘禮

雙方談判,唐人代表是崔千尋與張仁願,突騎施人代表是克朗長老與察律晶。

方略來自於韋定下的對外十策。

去國:世間再無突騎施國,對此克朗長老與察律晶表示從來沒有壓力,畢竟從來沒有一個正式的突騎施國,他們突騎施人是突厥的別種,大唐西邊的邊遠部落,而突厥早就亡國了。

說漢語:這點突騎施人表示接收,同一個國家當然要說同一種語言。

起漢名:用了漢語,起漢名是順理成章的事。

到了正式合併的時候,突騎施各族拿本百家姓給自個兒起名罷了。

更其衣:這點唐人並不作強硬要求,畢竟草原寒冷,穿著厚實用是保命要務,唐人相信突騎施人遲早會跟隨漢衣,畢竟他們喜歡絲綢!

沒有誰不喜歡絲綢的,絲綢做的漢衣是最好看的衣服。

改其俗:暫時不作要求。

信宗教:唐人可以在草原上推行佛教,對於突騎施人的傳統宗教不作強行消融,兩者並行。

除經濟:大力發展經濟,雙方互通有無,唐人相信經濟聯絡越多,大家的關係將會越緊密。

變飲食:根本不消說的,唐人飲食天下第一,只要突騎施人吃上唐人的酒食,不怕他們不投降!

遷其民:必要性不大,他們已經成為唐人,他們相對友善,與唐人沒有怎麼大p過,要是造反厲害就得遷其民了。

不過還是需要遷移一些唐人進草原混和,大家多接觸,多在一起,促進民族大融合。

多通婚:得,戲肉來了。

“我族烏質勒大人膝下有一小女,名叫阿史那月盈(烏瑪),生得花容月貌,品性賢良淑德,願獻與駙馬為妾,俾使貴我雙方成為親戚!”克朗長老含笑道。

他的話很快傳到了韋和太平公主的耳中,聽到彙報,太平公主似笑非笑地道:“駙馬,突騎施人想與我們加強聯絡,送了貴女進門,聽說長得很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