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少秋。
南宮少秋成了京師最炙手可熱的一個人,他的廠衛都統領和新軍副帥兩重身分都是最顯赫的,但都沒有實銜,仍然是布衣的身分。
皇帝本來想把忠順王的府第撥給他,也將忠順主的世爵封贈給他,但是他自己卻婉拒了,他說自己身無食肉相,來自江湖,還是要回到江湖上去的。
對付忠順王,只是為了盡到保民和一個江湖人的天職,再者也是與之所至而已。
他不肯幹,皇帝也沒辦法,皇帝家的尊嚴在南宮家的面前是端不起來的,封王封爵,南宮家人不放在心上,贈賜國姓,在別是難得的異數,但加之於南官家人,則跡近悔慢了。
皇帝只有下旨給他一份特殊的優遇,準他帶劍立朝,出入宮廷不禁,連皇帝的寢宮,他都可以不得宣詔徑入面駕,平起平坐。
朝中的一品大臣閣老大師們,見了他都是先行致禮問好,但南宮少秋卻是個十分謙虛的青年,他沒有那麼倨傲,不會因此而端架子。
朝廷早議時,他根本不去,免得破壞廷議,亂了禮數,內宮和一般大臣的家中,他倒是常去,去了是為了公事,見了面也客客氣氣地作個長揖。還有,他都是布衣微服,輕身從簡地過訪,免得人家為他大張禮儀,肅迎而入,弄出了一大堆的麻煩事。
但他到了門上,也是很快就被請了進去,不管主人再忙,也都是立刻丟下一切來接見他,這不但是為了他身分顯赫,而且他來要商量的事,必然是十萬火急的。
他雖然身兼新軍副帥,然而治軍的事,他都偏勞盧凌風了,偶而才到營中走一遭。
他忙得最多的還是廠衛的事,其實盧凌風也是一樣,他把軍務責成在幾個得力的部屬身上,重大的事才去決定一下,他的時間大部份還是放在錦衣衛,而且十分緊張,頻頻派遣大批的幹練人員,四出查訪,也經常地跟南宮少秋接觸、商議。
他們在忙些什麼呢,只有真正接觸到內情的人,才知道,他們在動員一切的力量,探查計全的下落。
計全只是忠順王的從逆而已,忠順王倒了,計全雖然跑了,但已經不再成為氣候,無能為力了,為什麼還要那麼注意他呢?
但盧凌風和南宮少秋都不放鬆這個人,因為這個人還是個大問題,他和忠順王在一起。
忠順王不是死了嗎?哪兒又跑出一個忠順王呢?
這是南宮少秋問出的訊息,忠順王實際沒有死,那天被殺的只是一個替身而已,面目與忠順王有八分相像;割下來的腦袋已經有點變了形,與活生生長在頸子上的樣子不一樣了,所以才騙過了大家。
忠順王在逃過第一次攔截時,就跟這個替身換了衣著,一個人悄悄地溜了。
他先到了大營,原想率軍反撲的。
但是看到南宮春秋已在營中控制了一半的局勢,他是個很謹慎的人,不敢造次,否則立將成為南宮世家擊殺的物件,所以才隱匿不出。
南宮少秋髮出棄械解散的軍令後,部份的將領按兵不動,就是受了忠順王在暗中支援之故。
南宮少秋安排得好,請南宮素秋和慕容剛匿身暗處手執強弓以俟,他一個令下,兩枝長箭穿透了鐵甲,射殺了兩名悍將,其他的人才懾伏了,紛紛傳令棄械,忠順王見大勢已去,更不敢出頭了。
他逃出去後,跟計全又會合了,自然不肯死心,新軍中仍有他部份黨羽,但這些人已明白忠順王大勢已失,不再用他合作,才把這事情揭了出來。
南宮少秋早就懷疑人頭不對勁,最主要的是他被殺得太容易,因為根據所知的訊息,忠順王一身技業兼修內外,造詣絕不在十三邪神之下,多少高出苗山雙神之上一點,絕不可能被苗天聖一棍擊殺的。
在戰陣上,武功就是武功,沒什麼僥倖的,計全能全身而退,忠順王怎麼會輕易而死呢!
但當時忠順王的死訊可以幫助迅速平定叛亂,所以南宮少秋將計就計,飛身而出,割出了腦袋,趕著去號令新軍,穩住局勢了。
他也知道忠順王不敢再正式露面了,忠順王武功雖高,卻不是江湖人,沒有江湖人的那種悍不畏死的狠勁兒,局勢不佳時,他不敢捨命一逞,一定是先求逃命的。
也許真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他會挺身一搏的,但他既然藏匿不出,必然是尚有所圖的。
這個訊息沒有傳開,連皇帝都被瞞住了,因為訊息傳出來,對人心並無好處。
南宮少秋只有一面加強新軍人事的控制,對那些不太穩的人,調到別的標去當將領,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