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0012)

如果這300萬畝田地,都能得到有效耕種的話,以寧夏平原的優越氣候和灌溉條件,每畝地2石的產量,是絕對不會少的。個別田地,甚至可以達到每畝3石的產量。按照兩年三熟來計算,每年的糧食產量,至少有900萬石。

900萬石,這可是一個相當鉅額的數字。按照1石等於計算,那就是接近17億斤的糧食。17億斤啊!不是17萬斤!須知道,在嘉靖年間,朝廷一年補給寧夏鎮的錢糧,也不過是40萬石而已。到萬曆前期,張居正主政得力,這個數字一度上升到90萬石。到萬曆後期,則連40萬石都沒有了。

在正常的情況下,一個成年人,一年消耗的糧食,最多也就是3石(約566斤)。換言之,就是這片田地,至少可以養活300萬人。而現在的寧夏鎮,最多也就是100萬人左右。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寧夏鎮可以吸納更多的人口,招收更多的勞動力。

有更多的人,就有更多的兵源,就有更多的產出。或許其他人沒有什麼想法,反正徐興夏感覺,如果將寧夏鎮的田地,都充分的利用起來,在日後陝西大旱的時候,是可以大做文章的。陝西的流民為什麼那麼多,不就是因為沒活路嗎?如果將他們都吸引到寧夏來耕田種地,他們肯定不會參與叛亂的。

根據後世的研究,在整個小冰河時期,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影響,寧夏平原的氣候,並沒有多大的變化,田地幾乎每年都是豐收的。塞上江南,不是浪得虛名的。無論北方如何的乾旱,黃河的水流,都是足夠引來灌溉的,絕對不可能枯竭。

李自成當時就是缺乏戰略眼光,沒有靜下心來,踏踏實實的將寧夏平原發展起來。否則,以寧夏平原為基礎,也是可以支撐一段時間的。滿清的人就很精明,他們在佔領了山西以後,立刻派兵遠赴寧夏,搶先就這塊寶地控制起來。

事實上,這僅僅是指平原,還不包括賀蘭山的牧場呢。賀蘭山的牧場,最好的就是在北段。放養幾萬頭的馬、牛、羊,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賀蘭山出產的灘羊,是全國都有名的。用灘羊的羊毛製作而成的千金裘,是名門淑女的必備,價值千金。

如果要計算整個寧夏鎮的草場面積,那就不得了了。後世的寧夏**自治區,有大約4000萬畝的草場,其中七成以上,都是優質草場。這還是在後世環境遭受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在明朝萬曆時期,環境還沒有被破壞,草場的面積,只會更大。

4000萬畝的草場,可以放牧多少的牲畜,徐興夏不清楚,但是想來肯定不會少。威鎮堡和平虜城的人口當中,依靠放牧為生的人不少,從來沒有聽他們說起過草場不夠用的情況。他們唯一擔心的,就是在放牧的過程中,遭遇到韃靼騎兵的洗掠。

這還僅僅是一個寧夏鎮的情況,還不包括中套和後套。如果中套和後套都利用起來,畜牧業的發展,會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甚至連徐興夏自己,都不能準確的估算。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誰佔據這些地方,都絕對不會缺乏戰馬。換言之,就是絕對不會缺少騎兵。有人,有戰馬,自然就有騎兵了。

情不自禁的想起李如松的話,徐興夏忍不住有些憧憬。如果有哪一天,他有機會成為寧夏鎮的總兵官,他一定會著力打造一支精銳的騎兵,一改目前被動挨打的局面,發起主動進攻,將遊牧民族統統攆到大漠以北,讓他們永遠都不敢南下。

嗯,幻想了……

……

很快,牛角墩在望了。

牛角墩,是一個高度超過十米的烽火墩,四四方方的,每邊的長度,大約都是五丈左右。烽火墩的表面,是紅磚砌成的,紅磚的中間,都是夯實的黃土。由於部分的紅磚已經脫落,因此,裡面的黃泥,也跟著傾瀉出來,在墩牆的根部堆成一灘。遠看不覺得,近看的話,就會發現,其實牛角墩還是很脆弱的。

當然,這種脆弱,是相對於中原軍隊的攻堅能力來說的。對於沒有攻城武器的韃靼騎兵而言,即使僅僅是夯實的黃土圍牆,也是他們很難逾越的。要說韃子的箭鏃,射在人的身體上,是很惡毒的,很要命的,但是,如果用來射黃土,那就是純粹浪費了。何況,在黃土的外面,還有一層的紅磚。

牛角墩的外面,還有一圈沒有水的壕溝,深度大約五尺,寬度大約有一丈。壕溝和墩門之間,是用吊橋連線的。壕溝沒有水,有什麼作用呢?沒有人知道。反正,自從接替父親成為牛角墩的一員以後,徐興夏看到的壕溝,就是這個樣子的。或許,是讓韃靼騎兵的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