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0部分

���塹娜�懇靶謀硐衷�1915年1月向中國提出的《二十一條》中。這些條款若得到實現,就會把中國改變成日本的保護國。日本遠征軍在英國和美國軍隊於1920年撤離西伯利亞後繼續留在該地是其大陸野心的又一表現。

日本人的這些願望多半未得到滿足。〃二十一條〃被成功地抵制了,這一定程度上是由於美國國務卿威廉·詹寧斯·布賴恩的警告,他說,美國不會承認任何破壞中國領土完整或違反〃門戶開放〃原則的條約。在巴黎和會上,日本確保住了從前的德屬島嶼,但只是作為三級託管地而不是作為地道的領地。威爾遜總統拚命反對日本對無可爭辯的中國領土山東的要求。作為妥協,日本被准許〃暫時〃佔有這座半島,但日本退一步承認它的〃政策〃是在某一日期把這片領土歸還中國,〃只保留'以往一向'授與德國的經濟特權〃。

在華盛頓限制海軍軍備會議上,日本正式放棄了它也許仍懷有的領土野心。與會九國簽訂了《九國公約》(1922年2月6日),保證中國領土完整,重申〃門戶開放〃原則。在這個會議上,美國、英國、法國和日本還簽訂了《四國條約》(1921年12月13日);透過這一條約,他們同意互相尊重各方在太平洋〃島嶼領地〃上的權利,透過協商解決今後的一切爭端。此外,經過美國的積極調解,日本同意將山東歸還給中國並從西伯利亞撤軍;這兩個諾言於1922年被履行。

在結束了——至少是暫時結束了——對外冒險之後,日本這時把注意力轉向國內問題:1923年大地震的善後問題和引起騷動的投票問題。大地震摧毀了東京四分之三的地區,造成了16萬人的重大傷亡和價值20億美元的財產損失;投票問題引起了騷亂和政治動亂,直到1925年接受男性普選制,將選民從300萬人增加到1400萬人為止。

最嚴重的是經濟問題,尤其是貧困農民的經濟問題。日本同美國一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透過提供軍需品和商船運輸大大繁榮起來。1914年至1920年間,對外貿易的價值增加了近4倍,即從12億美元增加到43億美元。不過,這一繁榮的分佈情況很糟,因為經濟權力前所未有地集中在所謂的財閥(Zaibatsu;Zai意為富豪,batSS意為集團)手中。〃財閥〃是四個以家族為中心組成的大企業(三井、三菱、住友和安田)的通稱;這四家大企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控制了日本所有公司資本總額的四分之三,擁有日本私人銀行全部存款的三分之一、全部信託存款的四分之三和全部人壽保險單的五分之一。佔總人口一半的農民因很高的地租和沉重的債務而窮困不堪。他們中只有7%的家庭擁有5英畝或5英畝以上的土地;平均每戶佔有的土地不到3英畝。城市工人則遭受著食品價格高、工資低、工會沒有自由的痛苦。由於投機商將物價抬得很高,1918年爆發了米糧暴動,使政府必須動用軍隊來恢復秩序。

工人和農民生活水平的降低意味著國內市場受到嚴格限制。因此,日本工業主要依靠外國市場銷售產品;這種依賴在大蕭條到來時帶來了災難。1929年至1931年間,對外貿易減少了近50%。農民以往靠養蠶來增補微薄的收入,這時因向蕭條中的美國出口的絲織品的數量急劇下降而受到嚴重傷害。城市工人也相應地遭受著失業的痛苦。

軍隊領導人和其他擁護擴張領上的人這時能頗有說服力地爭辯說,依賴外國市場是日本處於困境的根源。日本應徵服一個使日本能自給自足、在經濟上不依賴世界其他地區的帝國。軍方代言人在過去幾年裡一直在鼓吹這一學說,但大蕭條的破壞這時為他們提供了易起反應的聽眾,正如希特勒在德國所遇到的情況一樣。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將軍在給天皇的建議書中寫道:英國可得到印度和澳大利亞的原料,美國可得到加拿大和南美洲的資源。〃但是在日本,糧食供應和原料同人口相比在減少。如果我們只希望發展貿易,最終必將被打敗。……最後,我們將一無所獲。……景好的政策在於採取積極措施,去獲取日本在滿洲和蒙古的權利和特權。……〃

日本的擴張主義者不僅為經濟上的原因所驅使,還對蘇聯力量的日益增長和蔣介石統一中國的日趨成功感到不安。此外,他們充分意識到當時正引起西方政治家注意的失業情況和其他問題。這些周密的分析思考反映在1931年夏即日本軍隊侵略滿洲前僅6個月時本莊將軍提交給軍事大臣的備忘錄中:

為了加強我國的地位和力量,有必要立即利用蘇聯還未完成五年計劃和中國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