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9部分

足,充其量也不過只是尚能果腹而已,但卻在如此特殊的戰爭時期,向我們這些外鄉人伸出援助之手,比起大城市裡人們慣有的冷漠來,簡直有如天壤之別。有了他們的幫助,我越發覺得自己心中充滿了希望!

於是,我們在這座如同“世外桃源”般的小鎮上,和這些善良淳樸的人們一起堅強而和諧的生活著,我們都在等待,等待戰爭結束那一天的到來,等待我們的親人、愛人的平安歸來……

如果說一個國家能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裡發動起兩場世界大戰是一個“偉大”的“創舉”的話,那麼把未成年人以國家徵召的方式集體送上“保衛祖國”的戰場,恐怕這又是這個國家在世界戰爭史上的又一觸目驚心的“創舉”了!讓這些未成年的孩子去為一個已經註定失敗的戰爭去送死,這又何嘗不是民族的恥辱!

其實,綜觀歷史發展,從冷兵器作戰時代的刀槍劍戟,長矛盾牌到今天飛機、坦克、火箭這些高科技對抗,決定戰爭最終勝負的關鍵要素始終不外乎三種:道義、技術和資源。納粹德國的擴張行徑首先已經輸掉了道義,輸掉了人心,在資源方面又存在著人力和物資方面的嚴重先天不足,根本無法勝任長期的拼耗。

單從這些致命缺憾上講,德國如想取勝,必須依託先進的技術、戰術和裝備速戰速決,力求在短時間裡奪取儘可能大的土地空間、藉以獲得維持與眾多強國長期對抗所必需的物資和勞動力資源。一旦閃電戰受挫,在兵源和物資補充方面均具壓倒優勢的美、蘇等大國面前,小小的德國戰敗就只是一個時間上的問題了。

在二戰開始前期,希特勒的確利用閃電戰做到了這點,歐洲諸國的相繼淪陷使得德國在資源和兵力上得到了極大的補充,曾經一度掩蓋住了這個早就存在於德國的嚴峻現實:以德國的戰爭潛能,根本不足以打贏任何一場世界戰爭!這也是為什麼一直以來都有德軍的高階將領不斷反對希特勒的擴張計劃,反對他不斷的挑起戰爭的最大原因。

但是可惜的是,夜郎自大的希特勒被面前的勝利衝昏了頭腦,堅持絕對服從和絕對權威的他不願意聽從他手下的這些將軍、元帥們提出的建議,他看不到這些潛在的危險,於是他去招惹了在後來帶給他致命一擊的蘇聯。

蘇德戰爭一開始,德軍在人員補充的問題上就已經暴露出了很多問題。儘管在戰爭初期,蘇軍方面的人員損失要遠遠大於德軍,但是擁有2億多人口和全世界最廣袤土地面積的蘇聯具備極強的兵員和物資補充能力,他的後備兵源源源不斷的被送上戰場,人員素質和裝備也在戰爭中不斷的提高,而德國連同被其兼併的奧地利和捷克蘇臺德地區,全部加在一起也不過8000萬人口。即使德國在戰時一直刻意強調鼓勵婦女多多生育的政策,又炮製出了令人髮指的“納粹嬰兒”計劃,但那也不過是杯水車薪,就算再增加幾十萬、幾百萬的嬰兒,也是於事無補的。

而在此人口基礎上組建的德國國防軍、黨衛軍除一部分必須要防衛本土外,還要使用大量兵力來防守德國在歐洲各國的廣大佔領區,在此條件下和龐大的蘇聯作戰,兵源的及時補充和軍隊素質的持久保證都變得捉襟見肘,極為困難,這無疑是螳臂擋車,自找死路。

從1939年戰爭開始直到1945年初,德軍的死亡、受傷、失蹤人數已經達到了831萬餘人,還不包括被盟軍俘獲的數百萬德軍,也就是說,德軍在戰爭後期時,兵力的總損失已經達到了1000萬人以上!

在青壯年男子已經全部被徵召入伍的德國,如此巨大的兵力虧空是根本無法填補的,於是一再強調“堅持到底,決不投降”的希特勒接連好幾次修改徵兵條令,將目光投向了未成年的孩子和已到退休年齡的老人,似乎在他看來,只要德國還剩下一個男人,都必須走上戰場,穿上軍裝,拿起武器,與入侵的敵人決戰到底!

1945年剛剛到來,已經在德國柏林郊區做了一年“防空助手”的約瑟夫,也到了被徵兵入伍的年齡,虛齡剛到15歲的約瑟夫便被理所當然的正式轉入了作戰部隊。約瑟夫和一年前與他一同來到柏林,而今僅剩下的為數不多的幾個同學,與從整個德奧地區徵召來的孩子一起被編入了黨衛軍第12裝甲師,正式名稱是“希特勒少年師”。

由於孩子們都沒有成年,需要按照從事體力工作的兵種標準供應營養,他們每人每週要保證能喝上3。5公升的鮮牛奶,而他們正式的軍服上,標誌就是一支奶瓶,於是“嬰兒師”的別名由此誕生。對於這支特別的部隊,軍需處在發給成年軍人的香菸和菸葉的同時,給這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