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獲利收益就會低於股市平均水平。所以,如果其他投資者紛紛看好這類股票,“聰明的投資者”就不該投資它們。
這樣做的理由是:和投資者的願望相反,成長股往往是跑不贏大盤的。
他說,投資成長股的主要是進攻型投資者。而進攻型投資者的投資策略,與防禦型投資者不同。防禦型投資者的主要投資策略是排除:首先是排除明顯的績差股;然後是排除那些價格已經很高、很容易捲入冒險行為的績優股。可是對於進攻型投資者來說,為了獲得超過平均收益水平的獲利,就必須主動出擊。但這種主動出擊,目光並不能只盯著績優股。
他說,從道理上講,投資者要想獲得股市平均盈利並不難。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你只要等量購買道·瓊斯30種工業指數中的全部股票,那麼無論股價漲跌,你都能得到平均收益。但絕不要由此認為獲得超過平均盈利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這在理論上是完全可能的。
他指出,別說那些普通投資者,即使是資格最老、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他們集中了那麼多金融分析家和專業機構研究人員,整天在那裡努力工作,最後的投資獲利回報也很難令人滿意。
別看他們的研究費用每年大約只有甚至還不到,可是從絕對數看,這絕對不是個小數字。不過,如果投入這筆費用能夠獲得更大的投資回報,這就是以小博大、不巫見大巫了。因為要知道,無論在1951~1960年的10年間,還是在1954~1963年的10年間,美國股市中每年的股票總收益都達到15%,這種研究投入相比之下微不足道。
現在的問題是,這些費用投入後最終有沒有達到目標呢?
總體來看,那些完全投資於股票的基金公司,很多年裡的投資回報率都沒能達到標準·普爾500種股票綜合指數的平均水平,非常可惜。
他以威森伯格的權威著作《投資公司手冊》(1964年版)中的資料為例,來證實這一觀點,具體見下表:
名 稱
收益(資本股利再投資)
收入(股利)
綜 合
23種多樣化增長基金
226
44
270
31種收入增長基金
156
52
208
14種收入增長基金
152
68
220
標準·普爾500綜合指數
203
75
278
表中的統計資料時間跨度為1954~1963年間,先後長達10年,應該說完全能說明問題了。無論是投資23種股票、31種股票還是14種成長股的基金,收益水平都沒能達到標準·普爾500綜合指數的平均水平!
這一結論雖然令人難以相信,卻可是事實。格雷厄姆分析說,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股價變化總是偶然的和隨機的,甚至是不可預見的。
分析家和投資者如果要去試圖預見根本不可預見的東西,那麼無論他們多麼聰明、多麼周密,結果註定是沒有效果的。
他說,你只要看看證券分析師的人數在不斷增加或許就能想到,那麼多人七嘴八舌、觀點各不相同,他們的個人偏愛以及無所謂對和錯的樂觀態度,表明他們即使偏愛某一類股票,這類股票也無法保證就能領跑於整個股市大盤。
這和打橋牌有些相似。從某種意義上說,參加橋牌比賽的選手專業技巧都在同一個水平上,可是人人都想自己手中的每手牌得分最高,這又怎麼可能呢?最後真正能取勝的,往往取決於各種叫停,而不是更高的打牌技巧。股票預測也是如此。人人都想找到最可能獲得成功的股票,但最終只能是極少數人心想事成。
二是許多股票分析師和投資者往往偏愛成長股。
他們通常認為,這樣的股票最有發展前途,它們具有優秀的管理者、良好的經營業績,所以即使股價較高也會照買不誤。
從理論上看,這種做法是合乎邏輯的。因為無論是股票的價值還是價格,理論上都是會無限增長的;可是在實踐中,即使最好的股票也不可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不間斷地高增長。投資者如果踏錯了節拍,原來的美好設想就會化作泡影。
格雷厄姆承認,他也知道上述兩種解釋或許並不能說明問題。不過,他奉勸投資者在購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