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祖家有沒有受到牽連。
精細的輿圖是軍事機密,她只能託人找到一副較為完善的。這圖是商隊沿路補充的,只有商道標註很細緻,其它較為粗略,不過也夠用了。
周朝分州郡縣三級,她們從越州吳郡寧縣出發,最好走的一條路途徑惠州、瑜州、東海、最後到達朔北。燕北在朔北最北,還需再過三道關隘。
這條路是商隊走了多遍的熟路,如果趕時間,可以乘船經海路直抵東海,再由山路上朔北。只是夏季海上時有風暴,不甚安全。
要不要走險路呢?
細想來,去早了也幫不上忙,只是見人心切罷了。
不能衝動!戰爭刀劍無眼,別說她們幾人,陸伯伯的鏢隊攪進去也沒好果子吃。不如走穩路,若情況不對,就先在朔北最南端的昭陽歇腳好了。
管家看她臉色不好,遲疑道:“小姐,朔北如此情況,還去嗎?”
文辭回神看他:“劉叔,你覺得呢?”
劉江遲疑道:“老奴以為,可以暫等些時日,等那邊安定了再動身不遲。可是,舅老爺那邊……”
文辭抿嘴堅定道:“我在世上就剩下外祖這邊的親人了,無論發生了什麼,我都該去探聽下。何況,這邊也不是完全安定……”
畢竟大伯母家做的就是□□的生意,誰知道會不會對她們下殺手。
去是肯定要去,文辭只在糾結怎麼去。
侍書喜歡往好地方想:“路上走這麼長時間,誰說得準呢?說不定咱們還沒到,關隘就開了呢。”
侍書的期待果真應驗了。
第二天方景到了,帶來了好訊息。
清河往來商隊多,要先在城門排隊核驗進城,還需繳一點兒入城銀子。因此陸仁山帶著鏢隊還在城外修整,他自己先飛奔到邸店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