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的感情之外,實質上就是殖民了那個地方。
楊小林早就知道他們不會讓中國在西伯利亞的腳步很順利的,西方那些紳士們是不會眼睜睜的看著你中國一下多出來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的,他們一定會給中國方面設定這樣或者那樣的障礙。
施特塞爾告訴楊小林,英國人和法國人真的找過他很多次,甚至連德國人都和他聯絡過,承諾可以幫助西伯利亞實行真正的自治,可以給他們提供貸款,讓他們擺脫中國的束縛,能走獨立的路線。
但是施特塞爾沒有答應,他不是傻子,他知道這是西方國家在忽悠自己。什麼支援和援助全部都是假的,中國志願軍在俄國的戰鬥不光打在日本人的身上,也讓他看在眼裡。在自己的隊伍中,實際上掌握兵力的人不是自己,是現在正在北方和日本人戰鬥的杆子洛夫斯基。
所以施特塞爾敢肯定,自己要是真的尋求真正的自治,恐怕中國的裝甲部隊會馬上朝他碾壓過來,那個時候承諾給自己幫助的那些國家可能屁都不會放一個。
不管是忽悠施特塞爾還是丟擲中國威脅論,英國人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限制中國的發展。這一招楊司令真的非常熟悉,就像在八十年代的時候美國人的做法一樣,當你的國家要崛起的時候,他們就會製造出各種對你不利的言論,說你是威脅到地區和平和世界和平的罪魁。
當然,這種言論出**的時候並不會影響到兩國正常的外交關係的發展。英國更不會因為報紙上的這種言論中斷和中國的經濟合作。他們會讓這種言論始終不斷的出現在世界各國的報紙上,把你中國渲染成一個負面的角色。
等到中國真正有能力威脅到他的時候,他可以馬上糾集一幫小弟過來收拾你。而且他有現成的理由,你是威脅,你是全世界和平的威脅。
楊小林沒有能力剝奪紳士們阻止中國前進的權利,同樣的道理,不管英國人說什麼,做什麼,中國在對俄國局勢掌控上,戰略決心一直很堅定。你怎麼阻止我是你的事情。我繼續按照我的腳步來走,如果我能走出去,那是我的本事。假如真的被你攔住了,只能說算你厲害。
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就是這樣的。
泰晤士報上面丟擲了中國威脅言論並不是英國官方發表的,所以中國政府也沒有做出任何官方的回應,民間的爭吵雖然很激烈,但是中國方面繼續向那些西方的紳士們發出邀請,邀請他們和中國一起開發西伯利亞的資源。
同時在戰場上面,戰鬥也從來沒有停止過。戰場態勢已經沒有了任何懸念了。其實吳佩孚現在完全有能力把直上松原給幹掉,甚至如果西伯利亞方面發起攻擊,日本人也是堅持不住的。
但是楊司令卻讓吳佩孚把直上松原留在那裡,僅僅讓西伯利亞自衛軍把他包圍起來就可以了。在沒有援軍沒有物資的情況下,小林君希望松原君能識相一點,像他以前一樣識相,不要為沒有希望的戰鬥做毫無意義的堅持。
他希望直上松原能投降。向西伯利亞自衛軍投降,那樣的話中國將在政治上贏得許多分數。
但是這一次松原君明顯讓小林君失望了。
直上松原的心裡也很清楚,西伯利亞的戰爭只是中日之間戰鬥的一個回合而已。參加這場遊戲的時候他們也就考慮到了最壞的結果,也想過假如在戰場上搞不過義勇軍,他們該怎麼辦。對於日本來說唯一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會輸的這麼快,中國閃電般的速度不光擊潰了戰場上的日本軍隊,也把大日本帝國的全盤計劃徹底打亂了。
這個回合被中國人搞的有點頭暈,面對持續惡化的前線,政客們和軍人們都感覺到有點束手無策。
東京對直上松原的要求是讓他見機行事,這也就是說日本高層已經放棄了對這裡的戰局的挽救,如果松原君選擇投降,軍部也絕對不會要求他向天皇謝罪的。
可是松原君卻知道,自己必須堅持到底,絕對不能投降。因為那是一條死路!如果他命令部隊放下武器的話,即便天皇能寬恕他,日本也再沒有他直上松原的立足之地了。
沒有辦法,日本國內的情緒現在是什麼樣的直上松原非常清楚,天皇可沒敢在報紙上把現在西伯利亞的實際情況說出來,日本的媒體只說由於中國人的參戰,大日本皇軍攻擊的腳步受阻。幾十萬日本軍人成為中國坦克履帶下的鬼魂的事情日本國內根本不敢報道,所以那些日本人還以為戰爭只是遇到了一點小小的麻煩。
當日本接受英法調停的事情在國內傳開之後他們就相當的不滿,對於政府遇到一點困難就想退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