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可以追溯到1973年,當時施樂公司帕洛阿爾託研究中心(Xerox PARC)將實驗室裡的多臺計算機連線到一起並開發了蠕蟲軟體來漫遊網路,尋找閒置的資源。一個更為實用的分散式計算應用出現在1988年,當時DEC(數字裝置公司)系統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款軟體,用來向實驗室內的工作站分發大數分解任務。到了1990年,一個約100個使用者的小組利用這一軟體,完成了一個100位數的因數分解。到1995年,該應用已擴充套件到web,用於130位數的因數分解。

分散式計算與因特網相結合的時間並沒有多久。第一個主要以因特網為基礎的分散式計算專案是發起於1997年的,它利用數千臺個人計算機來破解密碼。更大型的專案是發起於1999年5月的搜尋地外文明的SETI@home計劃,它連線了數百萬臺個人計算機,用來搜尋太空智慧生命。 。 想看書來

第一章 超越桌面:雲端計算導論(5)

許多分散式計算專案是在大型企業內部進行的,利用傳統的網路連線形成分散式計算網路。其他更大的專案利用日常因特網使用者的計算機,計算通常離線進行,然後透過傳統的因特網連線每天上傳一次。

協同計算:作為一個群組工作

從早期的客戶機/伺服器計算再到P2P的發展,始終存在這樣的需求——讓多個使用者一起從事同一個基於計算機的專案。這種型別的協同計算就是雲端計算背後的驅動力,它已經存在超過10年了。

早期的群組協作綜合利用幾種不同的P2P技術,目的是讓多個使用者能夠實時的、線上合作完成小組專案。

要在專案上合作,使用者必須首先能夠相互交談。在今天,這指的是即時訊息系統,除用於文字交流外,通常還具有可選的音訊/電話和影片能力,用來進行基於語音和影象的交流。大多數協作系統為全功能的多使用者視訊會議提供了一系列的音訊/影片選項,。

此外,使用者必須能夠共享檔案並讓多個使用者同時在相同的文件上開展工作。白板也很常見,在企業和教育環境中更是如此。

注意

白板提供了一個對所有群組成員可見的虛擬寫字板,允許一個或多個使用者在上面“畫畫”。

早期的群組協作系統既有相對簡單的(如Lotus Notes和微軟的NetMeeting),也有極其複雜的(如Groove Networks系統中的積木結構)。多數系統是針對大型企業的,只能在公司專用的網路上執行。

雲端計算:協作的下一個步驟

隨著因特網的發展,群組協作沒有必要限制在單一的企業網路環境。來自公司內多個地點或來自多個組織的使用者需要進行跨公司和跨地域界限的專案合作。要做到這一點,專案必須被安置在因特網“雲”中,從任何能夠上網的地點訪問。

以云為基礎的文件和服務的概念隨著大型伺服器農場(如谷歌和其他搜尋公司擁有的)的發展而迅速發展。谷歌已經有了一組伺服器,用於支援大量的搜尋引擎。為什麼不能使用相同的計算能力來驅動一組基於web的應用,並支援新的基於因特網的群組協作呢?

這就是已經發生的,儘管谷歌並不是唯一的提供雲端計算解決方案的公司。在基礎設施方面, IBM,Sun系統公司和其他大的供應商正在提供建設雲網路的必要硬體。在軟體方面,許多公司正在開發基於雲的應用和儲存服務。

今天,人們使用雲服務和雲端儲存來建立,共享,查詢和組織各種不同型別的資訊。明天,這一功能不僅僅對計算機使用者,而且對任何連線到因特網的裝置——行動電話,行動式音樂播放器,甚至汽車和家用電視機——的使用者可用。

注意

雲端計算是一個相對較新的術語,在2007年為人們所熟知,用於描述基於因特網的分散式計算及其相關應用。

網路就是計算機:雲端計算如何工作

Sun微系統公司的口號是“網路就是計算機”,這一口號很好的描述了雲端計算的工作方式。從本質上講,計算機網路的職能類似一*立的計算機,主要用來在因特網上向使用者提供資料和應用程式服務。該網路存在於由IP地址構成的“雲”——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因特網中,對外提供大規模的計算能力和儲存能力,從而使得廣域範圍內的群組協作成為可能。

以上只是一個簡單的解釋。接下來讓我們仔細看一下雲端計算是如何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