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的困境。

徐:1987年全民公決失利後,波蘭統一工人黨的政策取向如何?既然是後退無出路,又怎樣去克服前進中的險阻呢?在這之後波蘭形勢發生急劇的變化,這種變化是以何種形式實現的?

劉:毫無疑問,公決的失利促使波蘭統一工人黨進一步反思軍管以來的成敗得失。但波蘭統一工人黨的政策尚未立即發生變化,仍決心冒著風險推行“第二階段改革”,只是把“一步到位”改為“三年到位”,並於1988年2月出臺了所謂的新的價格改革方案。

此次提價是實行“戰時狀態”以來的第七次提價。社會的最初反應並不強烈,但未過多久,在四五月之交和*月之交,接連爆發了兩次工潮。

這兩次工潮一開始就暴露出鮮明的政治色彩,*工人不僅提出經濟要求,而且提出了工會多元化,恢復團結工會,釋放*等政治要求,其中“團結工會合法化”成為一切要求的核心。這兩次工潮,打破了軍管以來持續七年之久的相對的社會平靜,打亂了波蘭統一工人黨第二階段改革的部署,並對波蘭統一工人黨的改革路線提出了新的挑戰。朝野兩大勢力僵持的局面不復存在。

這兩次工潮,又恰恰發生在1989年議會大選之前,因此,第一,如何應對工潮的挑戰,第二,如何應對即將舉行的議會大選,便成為波蘭統一工人黨面臨的緊迫問題。波蘭統一工人黨不能不把如何處理同團結工會和*的關係問題,再次擺在政治生活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並試圖透過政治改革來尋找出路。波蘭形勢隨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急劇變化。

這裡我想強調的是:變化,始於黨內;黨內,始於中央。

從1988年6月的七中全會到1989年1月的十中全會,波蘭統一工人黨用了半年左右的時間,從指導思想上改變了對團結工會的看法和態度,並在組織領導上做了與之相適應的人事安排。

徐:半年左右的時間開了四次中央全會,這是很特別的。請您講講波蘭統一工人黨這四次中央全會的情況。

劉:好。1988年6月13日至14日波黨舉行七中全會,第一書記雅魯澤爾斯基代表政治局在報告中第一次提出了舉行圓桌會議的主張。雅魯澤爾斯基說,波蘭統一工人黨希望建立“最廣泛的聯合陣線”,“同尚未參加民族復興愛國運動的,但準備參加改革和諒解事業的集團協同行動”,因此,“同現有的和正在建立的各個協會的代表舉行圓桌會議是合理的”。為了貫徹新的主張,七中全會對中央領導班子做了一次大手術,它涉及政治局和書記處十位成員的升降和調動,其中拉科夫斯基的東山再起十分引人注目。人們認為,拉科夫斯基是波蘭統一工人黨新主張的出謀劃策人。七中全會標誌著波蘭統一工人黨政策調整和變化的開始。

在此期間,在波蘭的政治詞彙中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概念——“建設性的反對派”。據《人民論壇報》解釋,所謂建設性的反對派就是“制度內部的反對派”,他們“反對政府或政府在某一問題上的決策,但他們同時又贊成社會主義”。與建設性的反對派不同,還有一種“極端主義反對派”,他們是“具有反制度傾向的反對派”,他們“以秘密或公開的方式進行非法活動,其目的是掌握國家政權和改變制度”。與建設性的反對派一詞相聯絡,“納入論”和“放棄說”也應運而生。就是說,對待建設性的反對派,執政黨的政策是把他們“納入”社會主義制度的軌道,為此目的,執政黨將主動“放棄”對權力的壟斷。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一章 波蘭第一個倒下的多米諾骨牌(8)

1988年8月27日,波黨舉行八中全會。雅魯澤爾斯基強調必須轉變態度和走和解之路。他說,“我們的問題既不能透過*的武器,也不能透過高壓的手段去解決。……在波蘭的歷史上,兄弟之間相互爭鬥的現象出現過不止一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漸漸地並肩站在一起。現在大概是該走這條路的時候了”。雅魯澤爾斯基指出,在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時,“只有一條界限是不可越逾的,這就是波蘭發展的社會主義性質”。八中全會發展了七中全會的思想,進一步明確了舉行圓桌會議的主張,表示不排除瓦文薩參加圓桌會議的可能性,並授權政治局委員、內務部長基什查克同瓦文薩會晤,商談有關圓桌會議的籌備事宜。顯然,波蘭統一工人黨八中全會把七中全會開始的政策調整和變化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徐:八中全會說“不排除”瓦文薩,可瓦文薩本人同意參加圓桌會議嗎?

劉:早在八中全